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周新城1991年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首先是个实践的问题,要求我们勇敢地实践。坐而论,不如起而行,人们常常不是学好了再干,而是边学边干,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广东也好,福建也好,深圳、珠海也好,它们改革开放搞得好,并不是把一切都弄明白了以后,才干起来。而是先干起来,边探索边总结,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不管内部的争论,还是外部的议论,都拿自己的改革开放实践作检验,所以路子越走越正,越走越宽。只有思想真的解放了,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下定了一百年不变的决心,才能心明胆壮,把改革开放的政策放活、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公报和决议连续发表以后,北京市的干部和党员正在热烈地进行学习和讨论。本刊特辟这一专栏,发表一部分同志的笔谈,供大家参考。还有许多笔谈的稿件,将在下期选登。  相似文献   

4.
颜斌 《前线》1965,(10)
共产党人必须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必须做冷静的促进派。什么是促进?毛主席说:推动就是促进。①做革命的促进派,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前进,推动世界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一切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都是促进派,都要倾注全力,促其前进。促进派的“促”字很重要。促,就不是坐着不动,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发展规律的要求,去改变客观事物的现状。做促进派,是我们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是我们的本分。革命的促进派应当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与充沛的革命热情。沒有理想,沒有热情,就产生不了促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诠释,反映了我们党如何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观、理论观和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指导我们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三步曲”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纲领。同时也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建议》所勾画的宏伟蓝图,实在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完成这个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做好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党对新闻出版的领导,为新闻出版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新闻出版的"二为"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李宝善 《求是》2013,(16):36-38
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党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这在当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新闻体制问题总有人认为中国的新闻体制不好,主张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克服和防止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文章说,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原理可能过时,可是作为科学体系来说是不会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在于同时代的实际任务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时代的脉搏。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理论的勇气去冲破那些确实过时的、陈旧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个别结论和原理,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创立适应新的历史任务的新结论、新原理。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的认识或看法。它是人们对社会科学技术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又反过来对这一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作用,科学技术观的影响日益重大。科学技术观不仅是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抉择。事实上,正是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开始的民族科学技术观的变革,加速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历史地位可以说,自从人类有思想以来,就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是谁?谁在决定我们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立,才从根本上找到了答案。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人民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当前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具体到农村主要是实行村民自治。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又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们党领导农民的伟大创造。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是将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原原本本交给农民实…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起,一百多年来,科学共产主义已从理论变成了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它同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得失的大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就出现过本本主义这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历史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共产党要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 ,指出了党的根本任务 ,对于永远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在生产方式中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尽管生产力的发展也会遇到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 ,但迟早总要冲破种种羁绊 ,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 ,只有代表和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社会集团 ,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 ,奴…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8,(1)
正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着重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的重要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基本方略,确保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的改革路线图和十九大提出的系列改革新举措落地生根,领导干部就要担当起抓改革这一重大政治责任,争当新时代的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关键在于提高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保障改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孙连成(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是马克...  相似文献   

17.
作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与时俱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一定要结合新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勇于创新的问题,并从意识上,宣传上,管理上三方面分析了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求真务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全面理解和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群众观。一、在实践中求规律、务实效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实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认识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的实践。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实践中去,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求真,在实践中务实,才能求到真知,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新疆,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构建新疆和谐的民族关系,首先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要提倡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政策.  相似文献   

20.
刘国良 《学习导报》2014,(24):25-26
改革是重大实践活动,需要正确理论指导。以什么样的视角、观点、理论来观察、认识、指导改革,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在纷繁复杂的改革万象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切实从逻辑起点、改革路径、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解决好改革为了谁、重点改什么、改革怎么动等重大问题,确保新一轮改革取得历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