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文苑》2012,(17):58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方志敏全集》一书。该书在两次出版《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汇集方志敏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共收入方志敏文稿67篇,较《方志敏文集》新增文稿23篇,约5万余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方志敏狱中文稿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下编主要是方志敏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苏区建设方面的著述、文告。《方志敏全集》真实记录了方志敏立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崇高精神和丰富思想,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该书的出版,对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3.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还曾是一位有建树的文学青年。 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订阅了当时的进步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挥  相似文献   

4.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个革命家,还曾是一个有建树的文学青年。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他订阅了当时的先进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矛的大盗,为什么大盗都逍遥自在?并将此写成文章参加报社举办的讨论。他的文章被总主笔兼总经理的邵力子收到,邵见其文章分析透彻、中肯,便给他去信,希望他用白话小说、白话诗来唤起民众。方志敏…  相似文献   

6.
桑田 《湘潮》2023,(2):17-18
<正>1935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十几万珍贵文字,饱含他对中国挚爱的《可爱的中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同年8月,方志敏英勇就义,《可爱的中国》成了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千古绝唱,是他身为爱国者最后发出的深沉呼喊!爱护中国,拯救中国——《可爱的中国》为了什么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对死亡的威胁,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的生活》等文章。在那字里行间你可以得到一种荡涤灵魂的精神感染,得到一种震撼心魄的正气支撑。而这种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又是我们今天在物质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多么需要的啊!可以说方志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人类美好的事业而不懈地奋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方志敏精神的一个突出特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体现,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及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象征。 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 方志敏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在《清贫》一文中说自己“从没有奢侈过”,以至在被捕时,两个国军士兵搜遍他全身一无所获,怀疑“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在方志敏看来,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在狱中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概述》等动人篇章,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方志敏以共产党人高尚廉洁的品格,始终站在党和人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方志敏的狱中文稿,学界有所研究,但对于狱中文稿的时间节点问题则没有引起关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推敲、考证、探索. 一、《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何时完稿的 方志敏每写完一篇稿子,就会在文末注明写作时间,有的还注明写作的环境.收入新版《方志敏全集》的狱中文稿共计13篇,只有两篇没有注明完稿时间,《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下文简称《略述》)是其中的一篇.有专家考证《,略述》是方志敏在南昌狱中完成的第一篇文稿,其完稿时间为1935年3月初.由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方志敏文集》有一附录《关于方志敏狱中文稿的几个问题》,就持这种观点,①2012年版的《方志敏全集》予以认同.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了《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集》)  相似文献   

12.
正每当提及反腐倡廉这个话题,方志敏这个名字就会响在我的耳边。其原因,是因为他在敌人的牢狱中写就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的著作,更是因为他那清贫、洁白、朴素的人生。我忘不了,方妈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的情节。那是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不久,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时期。看到方妈妈生活拮据,有人就劝老人去向当主席的儿子讨些钱作为日常用度,而老人也觉得儿子的饷银妈妈理当用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军事家,他壮烈的革命生涯早为人们所熟悉,而他在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却较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5.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如白话小说《私塾》,散文诗《哭声》、《血肉》、《快乐之神》均发表在《新江西》第一卷第3号刊物上,其实方志敏在《新江西》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远远不止上述四篇。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方志敏的几篇作  相似文献   

16.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7.
正革命先烈方志敏,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光辉的革命实践及历史业绩早已永垂青史,他给后人留下的《可爱的中国》等十几万字的狱中著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文化遗产。"可爱的中国"几乎成为方志敏特有的文化符号,永远散发着时代的正能量,影响和激励着后人。笔者以方志敏家乡党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与读者们分享几则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彦峰 《先锋队》2014,(1):53-53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1920年10月的一天,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坐在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教室里听课的方志敏颇觉有点寒意。蓦地,外面传来“号外”、“号外”的喝声,使他一怔。课后,他走出教室一看,原来是南昌《民国日报》印发的一张“启事”.宣称本月下旬某日美国法学、社会学博士、客座教授江亢虎将在南昌百花洲演讲.题目是《论在中国推行无政府主义的必要性》。颇引人注目。这时的方志敏经过五四运动的战小洗礼.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再加上来南昌后阅读了诸如《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他不仅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而且正沿着社会主义理想目标而求索,对…  相似文献   

20.
窦春芳 《世纪桥》2013,(2):37-43
瞿秋白、方志敏二人在狱中都留有遗作,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其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而方志敏遗作中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使方志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二人遗作形成异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家庭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个性,方志敏具有勤劳、俭朴、务实、善良、激情豪放的人性优点;而瞿秋白具有好学、苦思、温顺、懦弱、忍让、内敛的书生品性。二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不同,使得方志敏重实践、瞿秋白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