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媒体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因搞"大包干"而成为改革进程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却发出感慨:我们是一步跨过了温饱线,25年未进富裕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起步的。在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有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等。这些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有学者和当事人做过区分,但"大包干"概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学术著作和宣传文章看法不一。揆诸历史文献,"大包干"概念的核心内涵有三:其一,"大包干"的前提是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其二,在统一计划下,"大包干"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组",不是"户";其三,"大包干"基本的核算分配方式是在生产队统一分配方案下,由作业组来核算分配,作业组是相对独立的核算分配单位。  相似文献   

3.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3)
<正>"由于适时办起了‘农家乐’饭店,俺家这两年每年纯收入都在五六万块以上!"2月20日,农历虎年正月初七午饭后,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关正景在自家大包干农家乐饭店的院子里,扳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乐呵呵地合不拢嘴。2008年是改革开放暨"大包干"30周年,前来小岗村参观的游客及各类调研人员络绎不绝。关正景发  相似文献   

5.
农村"债务链"问题,不仅成为困扰 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影响农 村社会的稳定。辉南县委着眼于加强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 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板石河镇板石 河村开展了化解农村"债务链"的试点工 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债务链"缠身--百病之根 农村实行"大包干"以来,一些村由 于生产资料再分配、农民拖欠税费、村办 企业贷款、维持村级组织运转高息抬款 等复杂原因,"债务链"越来越复杂,越来 越沉重,成为农村百病之根。由于债台高 筑,维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6.
安徽,似乎与“责任田”有不解之缘。 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名农民“偷偷”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他们在一张纸上按了红印,发誓:“哪个因大包干进大牢,全村养活他一家。”邻村得知后,也悄悄干起了大包干。6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来到凤阳听了有关大包干的汇报后,当即表示支持。我国农村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行大包干,农业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大包干的经验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启动了全社会经济改革的闸门,全国经济改革方兴未艾。但在深化经济改革的今天,大包干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严格地讲,十年的农业大包干仅仅解决了农业集体经济内部的土地经营承包问题,农业集体经济外部的各有关方面的服务承包问题,还未解决。历时十年  相似文献   

8.
多数同志认为,目前农村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其直接原因是农民积极起来摆脱过去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和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从而要求采取“直来直去不拐湾”这种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大包干”是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理由是:(1)实行“大包干”的社队,土地、大型农机具、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8,(10)
"一支竹篙哎,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许多农民不仅会唱这首《众人划桨开大船》,而且把这首歌变为他们建立资金互助合作社、破解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困境的生动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8)
<正>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在庆祝我们党诞生89周年的光辉日子里,电影《第一书记》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部影片以"我国农村大包干发源地"——滁州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安徽农村“大包干”从兴起到推向全国的过程,以及“大包干”的特点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8,(12)
30年前,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那一刻起,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燎原神州,在共和国的经济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不可遗忘的历史篇章。小岗村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12)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则是从安徽开始的。从凤阳县小岗村推行"大包干"至今的30年,安徽省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的建设上一路探索、努力改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党建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14.
沈浩:今日小岗村的“引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2008,(5)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很多人用这句话形容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后,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小岗村的脚步一度放慢。直到200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仅有2000元。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事迹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作为建党89周年的献礼影片,近期在全国上映。小岗村和沈浩,再一次感动世人。小岗村和村内那座"大包干"纪念馆也成为人们参观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滁州是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大包干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20年来,滁州人民始终坚持在稳定和完善大包干责任制的基础上,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大力构筑以实施“三大致富工程”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的大格局。一是实施粮食集约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7.
<正>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两省报告中所提的"试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大包干的经济管理办法",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  相似文献   

18.
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收多收少都是我们自己的!"20世纪70年代末,这首出自安徽省凤阳县城南公社岳林大队岳北生产队的大包干到组歌谣,传遍全国。它不仅对推动我国农业大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被国家教育部编入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对全国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这段历史也很有意义。笔者是在1978年4月由地区机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0,(23)
<正>滁州市地处安徽东部,辖四县二市两区,是安徽省东向桥头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决策,为加快滁州科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了抢抓机遇,我们弘扬"大包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