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了基础。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是如此,在基本内容和体系上亦是如此。以往一些人只把《资本论》看作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又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研究《资本论》时,根本不去考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更不可能从中看到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它放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和环境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只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这部思想巨著问世150年来,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其蕴含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资本论》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或原理,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适用;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对待《资本论》,既要摒弃肤浅的过时论,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创造和运用了这些范畴,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赋予了它们资本主义的特性。由此,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把资本和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是仅仅用来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从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绝对不容许存在这些东西,承认它们的存在,就等于抹杀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却越来越迫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应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等范畴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资本论》曲折跌宕的发展历程(一)从《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为依据,运用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方法,证明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范畴既是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定性的范畴,又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下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特殊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分为市场经济一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部分,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入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了深刻揭示,曾经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现在我们能否从中学到关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般的理论?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无理论指导意义?这是许多干部在学习、探讨市场经济理论时所关心的。为此,我刊特约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教授王明馥同志。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反映特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特殊性质上,并且片面夸大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作用.加之对所有制的理解也是片面地看作只是财产的归属,否定了生产关系一般的社会属性,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不断掀起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升级运动,以为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要求;二是完全否定商品经济,排斥价值规律的作用,以为“商品”、“价值”、“货币”都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反商品经济之道而发展,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这种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片面认识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这已为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生产关系特殊,是指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系,即特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形式".某种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用公式表示,简而言之:生产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般+生产关系特殊(所有制形式);生产方式=生产形式+生产关系特殊(所有制形式).由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生产形式是个独立的经济范畴,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的统一所组成.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形式的范畴,是个中性范畴,它与所有制形式无关.市场经济作为生产形式范畴,就完全可以与私有制分离而独立.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中的股份经济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股份资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随着市场的发育和信用的建立而出现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股份资本及其运作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综观《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股...  相似文献   

11.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产关系理论,可以从“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从而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关系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宏著。它不仅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把握时代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分析,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基本功能的科学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信用理论对我国正在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产生的前提是借贷资本的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资本的借贷关系,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式,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借贷资本的流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系统,其基本特征直接包含着生产社会规定的商品化、物质基础主体的资本化、技术科学化和创新的主导化,从而形成一种商品经济、资本经济、技术经济的三位一体的特殊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组织的有机体制、规则和秩序。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系统出发,按照其内在特殊矛盾、发展形式、结构功能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逻辑,以系统化逻辑构造的规则和方法,科学选择逻辑起点范畴、逻辑中心范畴、逻辑结构顺序,建立起一种组织构成系统化、结构关联功能化、功能耦合机制化的逻辑范畴体系结构。这是马克思在科学理论逻辑构造上的科学创造。通过这种科学创造,马克思不仅完成了经济理论和辩证法理论上的科学革命,而且创建了理论经济学逻辑构造的系统规则和逻辑方法,实现了客观逻辑、逻辑方法、逻辑秩序的内在统一和有机结合,揭示出科学理论系统化逻辑构造的一般规律,完成了逻辑构造理论上的科学革命。这种科学革命,使《资本论》成为科学理论发展史上集经济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理论、逻辑构造理论于一体的科学经典,建立起一座科学方法论的宏伟纪念碑。马克思不仅成为科学研究和使用系统方法论的历史先驱和现代系统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主要原因,从那里讲起比较好?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是从全民、集体两种公有制的不同因而需要进行商品交换这个主要原因去讲的。我们现在学习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许多文章和讲义,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也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讲的。一些讲义写道:“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多种结合形式和结合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1,(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点。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特点,是与其它社会或其它社会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的,是区别于其它社会或其它社会发展阶段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点包括两方面,一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较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一是从生产力方面来看,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商品经济相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18.
李新 《前线》2014,(2):74-75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深刻而急剧的变化,迫使人们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做出反思,囿于理论上和方法论的局限性,古典经济学面临困境,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劳动价值论迫切需要进行新的科学革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资本论》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在对股份制经济性质的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经济,即使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误解。第一,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引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这段话是:“那种和旧形式相反的性质,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不过,这个转向股份形式的转化,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限界之内”(《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6页)。只要查阅一下《资本论》,就会发现这些同志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这段话的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一、《论十大关系》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卓越运用 列宁在概括《资本论》的方法论时,认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出发,因为它已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由此出发,马克思一步一步揭示了这些矛盾以及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复杂关系和自始至终的矛盾发展过程。列宁的这一概括,说明了从哲学方法上看,《资本论》运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即把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