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参政党民主监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关于参政党地位和作用的一些不正确看法,与参政党民主监督功能不彰有关.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功能定位影响着参政党的政党性质、整体结构和实践绩效.参政党民主监督存在着动力困局、能力困局、机制困局.全面依法治国为破解参政党民主监督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场域和框架.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科学运行机制.要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制度体系.要着力构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力量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三大职能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参政党民主监督作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的研究,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机制,是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参政党民主监督履职中整体上出现"上热—中温—下凉"的状况,在自身建设、法规环境、信息知情、运行机制等方面制约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最根本的是要创新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创新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包括改进完善参政党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参政党知情监督机制、创新特约人员工作机制、推进民主监督立法和法治机制、健全民主监督考评机制、拓展民主监督渠道和加强舆论引导,并探索参政党的网络媒体民主监督新载体及推进参政党民主监督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蕴藏着政党“互相监督”政治资源,参政党民主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力量。然而在现实层面,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机制存在程序缺陷,民主监督具有随意性和软弱性。为此,要建立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机制、重要情况重大问题的通报机制、政府同参政党的沟通联系机制、参政党批评意见的落实反馈机制等,实施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4.
参政党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规范的程序相配套。参政党民主监督程序的制度性构建、设计与运作,可以借鉴程序正义理论,遵循中立原则、对等原则、和平原则、参与原则、理性原则和及时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程序缺陷。优化参政党民主监督程序,要保障参政党的监督主体地位,健全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拒腐防变、保持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参政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只有进一步提高参政党的地位,加强参政党的作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与时俱进地推进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才能使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民主监督是我国参政党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参政党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而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参政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民主监督水平,实现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与其它监督形式的横向合作,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功能,也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民主党派所发挥的民主监督作用非常有限,原因主要在于认识上不到位,从而造成制度上的不健全,在实践中的难作为。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不仅要解决监督主、客体的认识问题,还要健全民主监督的体制和机制,营造利于监督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格局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必须辩证地把握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监督的矛盾关系。执政党应形成一个良好的民主监督接受机制,扩大接受监督的范围,畅通接受监督的渠道,落实接受监督的整改,保障参政党的监督权利。参政党既要勇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不断创新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平台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必须坚持"三个必须";其关键在于既要赋予参政党民主监督"权利",更要建立"权利"的保障机制;并以制度形式确认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主体、客体、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提高执政党与参政党的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从而实现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密切配合,探索出丰富多样的民主监督形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参政党民主监督形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探索参政党民主监督有效形式的建议包括:健全参政党民主监督形式的规范体系;提升参政党民主监督形式的组织化水平;完善党委政府决策过程中参政党民主监督形式;完善参政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民主监督形式;完善民主党派特约监督人员工作制度;将参政党传统监督形式与现代监督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适时和科学地为共和国的发展选择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不断由胜利走向辉煌。引领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中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具备的特征和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9.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