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意识作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大社会思潮,必须要肯定其合理内核,其中包括历史演进层面的历经磨难的悲情意识,社会心理层面的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政治诉求层面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精神等。与此同时,要警惕台湾意识向台独意识的裂变和台湾意识的去中国化倾向。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终会在民意基础、文化底蕴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对台湾意识进行重新塑造,使其为祖国统一事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认知分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的认知和对中国大陆的认知两个方面,总体来看都属于较为负面的认知.其认知特点表现为国家认同单一化、意识形态功利化及大陆形象假想敌化等.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涉及心理因素、物质因素、思想因素和环境因素.大陆需理性看待与分析台湾青年的两岸关系认知状况,提出优化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8年台湾大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这是台湾局势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马英九当局有意修复两岸关系,但是政策尚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台湾地区的“台湾主体性”意识魔咒依然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两岸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契机和良好的国际环境,两岸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交流和合作。大陆对台工作应该围绕中央的政策方针,未雨绸缪,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6年台湾“大选”被外界称为蔡英文与洪秀柱之间“两个女人的战争”。其结果将对岛内政治生态演变及两岸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从目前形势看,虽然两人都面临挑战和难题,但是蔡英文明显比洪秀柱占据优势。因此,蔡英文赢得2016年台湾“大选”的可能性较大,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成为大概率事件,台湾可能出现第三次的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呈现出边缘化与主流角色周期变化的态势。台湾“大选”前后是民进党务实派走向主流角色的关键时期。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如何促使民进党务实派推动民进党转型,搭建民共交流的桥梁,让民进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与参与者,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发起了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岛的保钓运动,随后保钓左派将运动转化为中国统一运动。这批老保钓有一些早在80年代初已经回国服务,还有更多的老保钓流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也盼望着能够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今他们很多已退休,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和地位,争取他们回国服务一方面满足了他们报效祖国的心愿,又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老保钓在两岸保钓人士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发言权,他们利用自身与台湾的个人关系等还可以在两岸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九合一”选举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溃败,说明蓝、绿执政县市格局已发生变化.鉴于民进党在县市长席次及其所掌控的人口过半,国民党在2016年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中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民进党的执政版图向都市大幅拓展后,有无可能调整大陆政策?台湾的政治生态有无可能从两极对抗走向趋中妥协?这些是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的台湾大选的四个特点表明台湾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马英九虽然胜选,与其说是国民党的胜利不如说是"九二共识"的胜利。从国民党在"立委"得票的整体情况看,其将受到的在野力量的掣肘或麻烦制造将使其执政之路将更加不平坦,特别是一旦台湾民进党深刻反思败选原因而调整两岸关系方针政策时,国民党的执政优势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消解,这是国民党必须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展望未来,它又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宣誓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两岸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人民对马英九政府充满企盼。但在看到这些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国民党上台可能带来的挑战,包括台海问题的主导权问题、台湾身份的定位问题、台湾生存空间问题、台湾岛内政局变化问题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只有冷静思考,沉着面对,才能在台海新形势下,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间交流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进省区之一,与台湾的民间交流起步早、影响深。两地民间交流在推动桂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情感深化、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台湾民进党的作为使两岸政治关系在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越来越广泛,经贸往来将上新的台阶,由间接贸易朝着直接、双向往来的方向发展,两岸的经贸依存度加大,必将加快两岸的直接“三通”。随两岸经济差距的缩小,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更有信心解决台湾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过努力,两岸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预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将更加深化,两岸政治谈判、文化交流也将逐步展开。,本文主要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的两岸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两岸关系的六大政治困境 其一,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基于两岸关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基于国际法基本原则,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问题必须放在"一个中国"框架中讨论,这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前提.国际社会也广泛支持这一原则.事实上,一个中国原则不仅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样也见诸台湾当局所依循的"中华民国宪法",直到1992年之前,台湾当局也一直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即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特色经济机制;倡导中华文化;扩大人员交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等。“六点意见”是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客观分析当前两岸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立的指导性纲领,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及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伟大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两岸关系60周年。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为谋求台海和平、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就需要我们不断从历史文化中吸取政治智慧、继承始祖先贤们的传统和遗志。追溯上古时代的炎黄二帝由战争分裂到和平统一,结成“炎黄联盟”共治,再到发展繁荣灿烂的华夏文明的一段历史.或许能让我们深刻领悟祖先遗事和祖训精神的某种昭示,不断融合两岸人民的亲情,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开始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互利互惠的协议和条款,开启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在政治上的协商和交流相比显得滞后,这成了困扰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在“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的刘国深教授提出“球体国家理论”,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和协商做了新的理论阐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放协调法"作为欧盟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治理模式,为两岸整合提供了新视角。"开放协调法"对整合过程中"社会整合"理念的强调,启示着两岸社会整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开放协调法"对辅助性原则的强调有利于既保持差异性又实现共同目标;"开放协调法"的参与性特征可以推动两岸整合过程中的多层次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提出中国在高级人力资源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人才断层和学科断层等特殊国情特点,并将其置于新世纪之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随后将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人员、尤其是留美人员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工作中应加深对留学人员的理解与信任,应有紧迫感,加强领导与全面协调,文理并举并相互促进,以及创造条件以公平竞争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富军 《工会论坛》2007,13(6):16-17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当前,劳动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没有处理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法律地位明确,社会职能清楚,理应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起重要职责,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和新时期调整劳动关系的要求看,工会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军人角色,是指军人从事军事活动及相关社会活动中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是对军人社会角色的狭义理解。在社会日益网络化的今天,军人的生活与网络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方便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军人在网络世界里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问题,从而引发了与军人角色相矛盾的冲突。解决好这种角色冲突对于军人角色的实现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