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不少问题。党中央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为我们今天高层决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徐腊梅 《党史文苑》2010,(7):9-10,13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不少问题。党中央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为我们今天高层决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型初期政策决策的超常性特征表现为非逻辑性、非程序化和非模式化。三方面特征既体现着社会发展中决策一般规律 ,又是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决策特殊规律的反映。研究我国转型期改革政策决策的超常性特征不仅限于改革初期 ,对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民权利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统购统销——建国初期统制经济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3年,中央制定了具有统制经济思想的统购统销政策。它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粮食供求紧张的问题,掌握粮食,控制农业生产和经营,而不仅是为工业发展积累超额资金。后经毛泽东的理论提升,统购统销政策又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分支,并演变成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初中央领导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的意义粮食保护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从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程度上讲,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1953年~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的统购政策和1985年以来实行的粮食流通双轨制中的合同定购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粮食流通双轨制政策则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所以双轨制是一项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统购统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障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以1953-1955年这一特定时段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贯彻统购统销政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殊性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工作对于长期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需要,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时,华南分局在充分考虑广东粮情与粮市的基础上,提出暂缓执行的请求,但随后又很快作出与全国同步实行的决定。华南分局的态度转变并非基于对粮情与粮市的重新思考,而是对统购统销政策目标及中央决策背景再理解的结果。统购统销有着应对粮食紧张和服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多重目标,这为地方的政策执行留下了调整空间,使华南分局能够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结束购粮,因为统购过程的政治动员比完成购粮数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自当年起,粮食收购政策由过去的指令性统购,改为合同定购。这是建国以来农村经济政策中的一项重大改革。那么,应当怎么看待实行了31年之久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呢?本文试图作一点肤浅的分析。一、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当时形势的需要陈云同志说过,10亿人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不能小看。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带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烙印与国情特点;有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内容;体现其消费思想的消费政策有供给制、消费品统购统销、配给制、福利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初期调整科技政策、发展科技事业的决策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初期调整科技政策、发展科技事业的决策与措施王朝祥60年代初期,在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同时,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科技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在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发展科技的正确方针以及改进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党中...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登黄山》是关于邓小平的一部伟人传记,亦是反映1979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一部国家历史传记。这部影片以中国在1979年前后的包括农村土地政策、高考政策以及关于港澳台问题等重要政策调整作为叙述的基本线索,通过一幕幕具体生动甚至感人的场景展现了这些政策的基本方面及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影响。《邓小平登黄山》线索清晰且完整,细节表达真实感人,既切近历史,亦观照当下;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体现了现实的生动,能够使观众感受伟人魅力的同时,产生出强烈的愿望和兴趣去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政策的全貌,去了解当时的邓小平和当时的中国。因此可以说,这部电影极富政策教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直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以及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废止粮食计划供应,才最终结束。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涉及城乡每一个人的生活,问题复杂,难度极大,弄不好就会出乱子,但我们党处理得比较稳妥。认真探讨这一政策的决策与出台,总结其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前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陈云作为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在这一时期领导了稳定物价、统购统销、对工商业的调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实践活动。他在作出决策、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一些论著,在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问题时,往往依据中共一大决议中“对现有各政党,应采取独立、攻击、排他的态度”,“并不准与其他政党建立任何关系”的条文,断定在中共二大制定《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以前,国共两党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似乎此时党内没有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历史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正如许多历史事实所显示那样,历史的真实情况,有时和当时文献(纲领、决议、宣言和声明等)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文献,更要研究历史的实际,对于建党初期的国共关系史研究也应如此。如果我们不是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居民物资的供需尤其是粮、棉、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缓解供需矛盾。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扩大到棉花、纱布、食油。  相似文献   

18.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  相似文献   

19.
陈云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曾多次到青浦进行调研,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调研思想与理论。其具体内涵主要表现为:调研地点选择主观上应"熟悉",客观上应"典型",调研方法选择上可预调查、长时段观察并用,同时以政策制定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调研。1955年"三定"政策的出台,就是陈云在青浦实地调研和综合研判基础上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修订和补充,也是调研结果转化为政策制定的典型案例。在新时期,陈云的调研思想和理论对于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科学调研,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决策价值观是决策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确立价值判断所遵循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新一届党中央决策理念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观,是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决策价值观的升华,以人为本的决策价值观使我们党的执政实践实现了德政与仁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