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朝阳是辽宁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尤其是化石文化、牛河梁红山文化、佛教文化和三燕文化四大精品历史文化,具有世界性和唯一性特质。朝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朝阳市提出了文化旅游牵动等五大战略,并实施了"五大园(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标志着朝阳以深化改革引领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改革后的朝阳凤凰山、牛河梁遗址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朝阳目前人才总量偏小,人才创造创新能力不足。全面落实"四个着力"要求,推动朝阳创新发展,要紧密结合朝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突出育、引、用三个关键环节,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人人成才、人人尽才的局面。育才,就是要坚持"掘池养鱼"。掘池养鱼相对于遍地撒网是一种守势,但符合朝阳实际。朝阳高校和科研院所少,大型国企和高科技企业少,对高层次人才的  相似文献   

3.
吴桂英 《前线》2017,(1):92-93
<正>"十三五"时期是朝阳服务首都功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朝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紧把握朝阳发展的"新、转、疏、补、稳"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矛盾,聚焦朝阳国际化、文化创新和生态空间的特色优势,提出"十三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国际商  相似文献   

4.
<正>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大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项目为载体,依靠项目集聚发展要素,通过整合资源,着力培育"贵州制造"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9,(10)
正近年来,四子王旗气象局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中心,以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为支撑,紧紧围绕四子王旗生态旅游、清洁能源、"三农三牧"发展实际,积极推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气象监测、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为全旗的农牧业生产、产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子王旗作为"神舟"系列飞船的主着陆场,气象局还承担着神舟飞船主着陆场的气象保  相似文献   

6.
文化育和谐     
正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  相似文献   

7.
史宣 《湘潮》2007,(10)
1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湖南文化产业亮点频闪。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征程。在新一届湖南省委的引领下,湖南文化产业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熠熠生辉,步入发展的又一轮辉煌。  相似文献   

8.
气象事业的改革与现代化──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访谈录本刊记者气象事业是公益性的科技服务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气象工作坚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坚持...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12)
<正>近年来,凉城县气象局以创建文明单位和"一流台站"为抓手,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快车道。2003年被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5年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2009至2010年连续两年被地方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突出单位,2010年被自治区气象局评为全区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单位,2012年被授予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2013年晋升为全区文明单位。凉城县气象局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气象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高校履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应主动适应地方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基层文化建设急需人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加强"大文化"学科建设,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利好的政策、深厚的基础、朝阳的产业、高效的平台,贵州正走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春天。在此时间节点召开的贵州文博会,将对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聚集文化要素打造独特品牌11.8亿元的签约金额,100万余元的现场销售额,逾2万人次的参观量,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贵州文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7月24日至26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以"文化促发展、创意赢未来"为主题的贵州文博会,集中展现了贵州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创产业的蓬勃态势、创意产品的巨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并蒂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传播先进文化强有力的"翅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是文化艺术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引发了当代文化的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裂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概念、运作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在文化的发展战略上,我们要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全区文化系统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为工作着力点,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强草原文化影响力为工作拓展点,努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2014年,全区文化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正镶白旗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察哈尔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实施"民族文化强旗"战略和"精品"战略,集中优势,汇聚全旗力量把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力,不断开创建设民族文化强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10,(7)
<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艾琳 《共产党人》2008,(4):42-45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全区宣传文化战线按照"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贯彻"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培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宁夏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艺术创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回族文化特色日益彰显,推动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的视角审视经济新常态下的文化建设,深刻把握新常态下文化建设的趋势性特征,进一步明确文化工作者在引领推动文化新常态中的使命担当,对在新常态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中国梦""文化梦"具有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文化新常态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文化新常态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新常态意味着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既承续过去又体现更多时代特点的新阶段,是由"过去时"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提升综合实力、推动科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信丰县在实施"对接长珠闽"的战略中,结合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突出"加大投入、拓宽空间、挖掘特色、统筹城乡"四个关键环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