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饶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编撰的《闽浙皖赣苏区史》一书,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省市两级党史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该书全面记述了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历程,具体展现了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人和苏区广大军民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总结闽浙皖赣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史实准确,论点得当,地方特色鲜明,是一部兼具思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资政育人的生动党史教材。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饶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编撰的《闽浙皖赣苏区史》一书,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省市两级党史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该书全面记述了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历程,具体展现了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人和苏区广大军民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总  相似文献   

3.
浅议皖赣边苏区的历史地位肖赞润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的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建立的一块颇有影响的新苏区。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  相似文献   

4.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第三次协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杭州市召开,与会者六十五人。这次会议重点审议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斗争》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协作专题,会议还就《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和丛书编纂方案充分交  相似文献   

5.
皖赣边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按照方志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建起来的一块以浮梁为中心区域的颇有影响的新苏区。它东起举源,西至湖口,南毗乐北,北连祁门,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构成闽浙赣根据地重要组成部份;它是闽浙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直接产物,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成为该根据地西北部一道坚固的屏障。一、皖赣边苏区的创建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调谴近20万兵力重点进攻闽浙赣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订了“保卫基本苏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建立的皖赣边革命根据地,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近一年时间,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和闽北苏区的第三大苏区.一、皖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皖赣边革命根据地东抵婺源,西临长江,南达乐平,北界东至,包括江西境内的河东、河西(均属浮梁境)、彭泽、波阳、都昌、浮梁、乐北、湖口、婺源、景德镇和安徽境内的秋浦、东流、祁门、望江等14个县和特区.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正>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优秀共产党员高举党的土地革命旗帜,探寻中国革命道路,领导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百万群众创建起来的“坚强的苏维埃阵地”(毛泽东语)。苏区党和政府及广大军民发挥前所未有的创造精神,使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多项之最。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闽浙赣——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并为1934年1、2月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优秀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率先在苏区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赣东北建立起坚强的共产党组织.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并逐步扩展到闽浙皖赣边区.党组织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苏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与此同时,党组织还积极慎重地发展到白区.苏区鼎盛时期,赣东北的共产党支部发展到972个,党员达17375人(未含闽北、浙西、皖南数)在“左”倾错误领导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赣东北的共产党人,依然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格守入党誓言,高举红旗,或随中央红军长征,或游击于闽浙皖赣山区,继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转战大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冬,林志群和林戬、我参加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讨论确定党史征集专题。会议研究列出了专题征集计划,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江西为主,福建协作;闽粤赣革命根据地由福建为主,广东、江西协作: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由江西牵头,福建、浙江、安徽协作;抗战时期的闽浙赣由福建为主,江西、浙江协作。闽赣省由江西为主,福建协作。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革命遗址巡礼(景德镇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德镇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十军的诞生地,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共有革命遗址75个,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1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7个,烈士墓3个,  相似文献   

12.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先以50万兵力分几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共中央指示闽浙赣省委另辟新苏区以牵制敌人,缓解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赣北特委在方志敏的直接领导下,仅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一个东西长500里、南北宽八九十里不等的皖赣边新苏区,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牵制了国民党的大批军队,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3.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婺源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区域之一,先后驻设过中共闽浙赣省委、皖浙赣省委、皖赣特委、浮乐婺中心县委、婺源县委等领导机关,留下了方志敏、邵式平、寻淮洲、关英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红十军攻打婺源1931年12月,经侦察得知,原驻防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调走,城防  相似文献   

15.
<正>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方志敏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杰出践行者之一。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1932年11月改称闽浙皖赣苏区)的主要缔造者,他情系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群众观的理论和实践,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21,(10)
正湘鄂赣苏区是在秋收起义的基础上,经过平江起义,在红五军帮助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湘鄂赣苏区与罗霄山脉南段的湘赣苏区相配合,南与赣南闽西苏区、北与鄂豫皖苏区、东与闽浙赣苏区(又称赣东北苏区)、西与湘鄂西苏区相呼应,成为影响全国的六大苏区之一。中共在湘鄂赣苏区执政的实践,丰富了地域特色的党史、军史和苏区史。湘鄂赣苏区以长达10年的艰苦斗争经历,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以及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上册)一书刊登的一幅照片,说明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泰顺白柯弯;《温州党史》1991/2—3期刊登的历史文献电视片《血染的丰碑》第三集“艰难的岁月”解说词说:“当年(注:1935年)十月五日,终于在福建省寿宁县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胜利会师,并举行了联席会议。会上决定成立闽浙边临  相似文献   

19.
周重贤 《党史博览》2001,(11):52-54
邵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富于传奇色彩.大革命时期,他在北师大求学时,由陈毅、黄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因闹学潮,遭到段祺瑞政府通缉,根据李大钊的指示潜回江西,担任省农协会秘书长.土地革命时期,他与方志敏、黄道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弋横农民暴动",创建了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任红十军政委.  相似文献   

20.
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创建的,纵横约50个县.它曾荣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毛泽东在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称赞“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这块苏区,当年在税收工作方面也是有很好创造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苏维埃财政和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