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石  王学军 《党史博采》2022,(2):62-63+69
<正>陕北公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在毛泽东亲自关心下创办的。毛泽东选派了成仿吾、李维汉、周纯全、邵式平到陕北公学工作,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让党组织聘请何思敬、何干之、艾思奇等学术权威到陕北公学任教,增强教学力量;他还亲自审定了陕北公学的校训、校歌等……毛泽东还把民族解放的希望寄托在陕北公学同学身上,他曾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毛泽东对陕北公学的关心和支持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介绍毛泽东给陕北公学的六次题词。  相似文献   

2.
吴楚婴 《湘潮》2010,(11):4-7
1937年8月,陕北公学在延安附近的杨家湾成立,成仿吾被任命为校长。毛泽东对陕北公学的开办十分重视,常亲自到校教育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毛泽东为学校规定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训。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大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从陕北公学到华北大学七七事变以后,为培育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1937年7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陕北公学。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张云逸、成仿吾等人在延安筹办陕北公学。建校之初,毛泽东就为学校提出了“忠诚、  相似文献   

4.
周石  王学军 《党史博采》2022,(8):48-50+54
<正>毛泽东对陕北公学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亲自为陕北公学确立了校训:“忠诚、团结、紧张、活泼”,六次为陕北公学题词,十次到陕北公学讲演。陕北公学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不负重望,培养出一万多名革命干部,为抗战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对陕北公学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毛泽东有三位亲人,曾在陕北公学学习:第一位是朱旦华,她是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夫人;第二位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第三位是毛泽东的堂弟毛泽青。在毛泽东的教育下,经过陕北公学的培养,他们都成为坚定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5.
王瀛  王学军  周石  王丹 《前线》2022,(9):24-27
陕北公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毛泽东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指导陕北公学办学,在这一办学实践中所赋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极富创造性。毛泽东坚持以培养抗战先锋队为目标,明确陕北公学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实事求是科学的办学方针,促使陕北公学形成科学的精神传承。“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革命圣地延安兴办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大批的抗日干部和各方面的人才。人们对延安的红军大学、鲁艺学院、陕北公学、军政学院、中央党校等,都比较熟悉,但是,党在延安地区兴建的医科大学,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距离延安城20公里有个柳树店村,这个村很大,有五六十户人家,中央军委卫生部于1939年在柳树店村建立了一所医科大学,名叫“中国医科大学”,这是我们党拥有的第一所医科大学,也是当时在全国革命根据地范围内仅有的。到了1941年,中央军委卫生部把“中国医科大学”改名为“延安医科大学”。这所医科大学的校长是王斌,第一任政委是姚正锡。1942年姚王锡调走,中央调谢滋群接任,当了延安医科大第二任政委。1943年,谢滋群到中央党校学习,延安医科大学政委改为党总支书记,由校长王斌兼任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1,(8)
正1945年8月,毛泽东亲自征询成仿吾的意见:"仿吾同志,全国解放以后,你打算搞政权还是搞教育呀?"成仿吾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还是搞教育。"此后,他始终坚守真理、深扎信念之根,锲而不舍做强红色教育,真心实意尊重、爱护学生。1937年,成仿吾任陕北公学校长。他十分关心学员:每天夜里到学员宿舍查夜,嘘寒问暖;每天和学员一起吃小米饭,小米锅巴也要分着吃;遇上敌机空袭,指挥学员疏散完毕后,他才肯进防空洞。  相似文献   

8.
成仿吾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还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被誉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任中共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的校长.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高等学府——华北联合大学的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10.
同家英共事的日子(上)吴冷西家英辞世,整三十载。每念生前交往,百感成集。由于种种原因,迄未为文纪念。今逢三十忌辰,怆然命笔,寄多年块垒于万一。(一)杨家岭相识田家英同我都是1937年底到达革命圣地延安的。但他去陕北公学,我到抗日军政大学,从未相识。我...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们到达泰国普吉岛那个犹如渔村一般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半。一群人饥肠辘辘,一股脑儿挤进酒店旁边的小超市。有人抢购面包,有人抢购方便面,还有人改不了习性想买几瓶啤酒解解乏。等我们结账时,问题来了:开始几个人还能顺利结账,拎着大袋小袋兴冲冲地离开了,轮到后面几个人时,收银员却将啤酒没收了,怎么都不肯卖。我们问为什么,服务员指了指墙上"晚上12点以后禁止卖酒"的牌子,说这是泰国的法律。我们问  相似文献   

13.
1939年春夏,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区几所主要大学的大部分师生向抗日战争前方挺进。抗日军政大学由校长罗瑞卿同志负责,同时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和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组成“华北联合大学”,由成仿吾同志任校长,一起开赴敌人后方,为坚持华北抗日战争,去群众中开展国防教育,壮大抗日队伍。  相似文献   

14.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胡乔木和谷羽相识于抗战初期的安吴堡。谷羽原名李桂英,1938年1月在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设在陕西泾阳安吴堡的“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担任女生队指导员。当时胡乔木正在“青训班”担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李桂英到班部的第一天,先见到主任冯文彬。冯文彬向她介绍了一些情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23,(10):58-60
<正>“校长是走向太阳的人,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我们的孩子就是放射光芒的那一轮太阳。”这是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玉英常说的一句话。19岁登上讲台,辗转多所学校,坚持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从三道中心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到如今的明德小学校长,她将活力注入任职的每一所学校。21年教师岗位、17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38年2月,我们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来到了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一次听说张国焘要来学校讲演,可他并没有来.后来听说他叛逃了.这个消息,在我们年轻人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的同志提出疑问:我们共产党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相似文献   

17.
正林语堂先生曾如此描述一个人:"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重塑北大精神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罗义淮,名罗济,号定涛。1918年1月3日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复兴乡(今重庆市荣昌区远觉镇)一个乡绅家庭。1938年3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2月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历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政治处宣传股长、山东军区第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文化教授会主任、军事学院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胞兄汪大漠,1916年5月生于四川涪陵县云集乡(今重庆市长寿区),中学时代先后在涪陵、重庆、成都读书。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在陕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入延安陕北公学,为第一期学员。1938年7月分配到新四军军政治部工作,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夏季,汪大漠在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时,同学李世炎向他讲述了一段经历:参加革命后,自己长期在军队工作,时隔10年,才回家看望亲人的难忘情景。汪大漠深为感动,写成《十年别》一诗。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千里密召陈毅,目的是"稳渡长江遣粟郎"1948年11月8日,陈毅在陇海路以北的九女集与粟裕分手,前往后方筹措粮草。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6个月,途中会生出许多变故。24日,陈毅一行到达河北武安县冶陶镇郊外,天已擦黑,远远望见几盏马灯和一群人守候在路口。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