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文献》2013,(1):124
据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消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3年12月下旬,将在湖南湘潭召开"第20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暨毛泽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哲学思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站在"毛泽东的肩上"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完整、准确地认识毛泽东探索"走自己的道路"的成功与失误,努力去解决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邓小平探索"走自己的道路"的历史性贡献在于,他既继承毛泽东又发展和超越了毛泽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为后世树立了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新问题和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第一次"落"与"起":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受处分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落"与"起":红四军前委书记落选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第三次"落"与"起":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与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三落三起"凸现了毛泽东无私、无畏、求实的人格魅力。每一次"起",毛泽东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每一次"落",毛泽东都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向权威挑战,不怕打击、不讲个人得失;都能顾全大局,身处逆境仍尽力工作和学习。用毛泽东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的无畏精神及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4.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相似文献   

5.
正凡是会写字的人,写得最多的几个字,怕是自己的名字了,毛泽东也不例外。不过,毛泽东写"毛泽东",却也写出过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密写"毛泽东"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与敌人正打得昏天黑地时,一匹快马将一封密信送到了起义军师部。当时在师部任副官的杨立三回忆说:某日宿营时,我在师长处见到了几张草纸,上面是用五梧子浸水写的字,后来用矾洗显出来,见信后面署名的是"毛泽东"。信上谈到第3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逐步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构想。后来,又逐步确立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3月12日,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  相似文献   

7.
《党建》2020,(5)
正"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1946年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批准,将哈尔滨铁路局一台经过工人27个昼夜抢修的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1949年3月,它随解放军南下,落户北京局集团公司丰台机务段至今。2019年,机车组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这是我们几代"毛泽东号"机车组人的无尚荣光。74年来,"毛泽东号"机车组用不懈奋斗努力践行着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志气、道义、民本、智慧、文采都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毛泽东。在志气方面,孟子之尚志、之浩然正气、之志气的恒与坚、之志气的磨砺,都影响和激励着毛泽东。在道义方面,孟子之志于道、之道义决定生死、之道义决定胜负,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本方面,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而且孟子的"三宝"与毛泽东的"三宝"亦有相通之处。在智慧方面,孟子对毛泽东大智慧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心之官则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三个思想方法上。在文采方面,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这几方面在毛泽东身上的影响和传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长武 《党的文献》2011,(3):110-112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约见民主人士周世钊、王季范。当毛泽东将"志愿军已经出国"的消息相告时,周世钊不无忧虑地表示:"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得到解放,这是  相似文献   

10.
正在纪念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伟大号召60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怀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是毛泽东亲自决策并领导了共和国的导弹武器研制和太空开发事业,倡导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并用诗人的独到眼光,观照了这一辉煌伟业。毛泽东的"飞天"决策,吹响了一个东方大国向浩瀚太空进军的号角;毛泽东的"巡天"诗  相似文献   

11.
最近,福建省邵武市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机关退休干部,将他收藏的六卷套册的《毛泽东选集》展示了出来。该套《毛泽东选集》发行于194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辑,"晋察冀边区出版社"出版,"边区中央书局"印刷发行,每册定价12000元(当年边区发行的货币值),仅发行1200套。据史料记载,该套《毛泽东选集》发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将进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解放战争前夕。  相似文献   

12.
正一近日读了几种版本的毛泽东诗集,看到有这样的内容:"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给毛泽东报送材料,毛泽东写下16个字:"各求各志,各行各路;离凡离圣,离因离果"。注明出处为某杂志《毛泽东与对联》一文。该文称:"毛泽东喜用折扇,也常用折扇传递信息。林彪覆没前夕,周总理已将林彪准备叛逃秘密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汇报。毛泽东阅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既不同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唯物辩证法的相通.毛泽东运用带有"通变"思路特征的"东方式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文献进行中国式解读,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中国化,又将中国传统思想作为"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从而构筑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周书羽 《湘潮》2018,(2):33-36
正毛泽东曾写过很多诗词,但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一首情深义重的悼诗就是《吊罗荣桓同志》。在将帅云集、群星璀璨的年代,毛泽东竟写下"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对罗荣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提起罗荣桓,毛泽东多次称其为"老实人",还说"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应当就是他赏识罗荣桓、将其看作"一辈子共事的人"的重要原因。老实的精神品格,伴随了这位开国元帅的戎  相似文献   

15.
李世明 《奋斗》2013,(9):57-58
正毛泽东如何从群众"骂声"中反思工作延安时期毛泽东有两次被"群众骂"的经历,一次是1940年10月,清涧县一位农村妇女伍兰花,丈夫在山上用铁犁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死。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县保安科听说后将其逮捕送来延安。边区政府保安处拟审讯后交法院严惩。毛泽东听到汇报,看到预审材料后,当即指示"不能这么做"。随后召见军委保卫部部长钱益民,  相似文献   

16.
尹世尤  陈宇翔 《探索》2014,(1):14-17
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毛泽东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为主题,就为什么要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深化和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应坚持什么原则和方法、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什么是"非毛化"以及学界应当如何回应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对于推进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百丈,南下的拐点分手时,毛泽东与张国焘把话都说得决绝。张国焘预言: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饿死"。毛泽东断言:"南下是绝路!"当时,多数人不相信毛泽东的话,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两军合而后分感到担忧,私下问陈昌浩:"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3,(8):5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一直将群众路线作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因此在历代领导人中叶现了不少深入群众的故事。毛泽东湖北"微服私访",戴口罩游黄鹤楼被认出1952年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践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同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他极具魅力、影响深远的实事求是的品德和性格。"实事求是"同"为人民服务"一样,是毛泽东又一个特别优秀的品德。"实事求是"来源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  相似文献   

20.
沈广明 《求实》2012,(7):9-13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诸多同质性,是毛泽东将两者融合起来的理论前提;毛泽东《实践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转换为实践认识论,是"实事求是"能够从传统文化的史学概念衍变、升级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因;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断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