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保亮 《求实》2012,(Z1):12-13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乃至最终取得革命政权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单从作战指挥运筹思维的角度看,其胸中有"数"、举重若轻的作战运筹思维样式更折射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毛泽东胸中有"数"作战运筹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1947年8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临西北野战军祝贺"沙家店大捷"。毛泽东问大家:"你们晓得这一仗打出么子形势来了吗?"他激动地说:"你们打了一个翻身仗,打出了一派大好形势。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峁了。"他指出:"沙家店一仗以后,我们就要从内线作战转入到外线作战,从被动的守势变为主动的攻势。"遵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我西北野战军开始对敌展开战略进攻,从军事上歼敌胡宗南部、西北悍  相似文献   

3.
辛可 《湘潮》2015,(7):73-76
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背景1933年10月,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央苏区根据地。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完全背弃了毛泽东在粉碎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时制定的战略作战方针,采取冒险盲动的军事路线,致使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中屡战不利,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作战对手变化、敌我力量对比、我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辩证地看待阵地战这一作战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军阵地战理论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毛泽东阵地战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阵地战经验,逐步形成了我军阵地战的系统理论,阵地战能力实现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从不具备打阵地战到能够打现代化阵地战的能力。总结毛泽东阵地战理论与我军阵地战发展历程,对于我军在新时代发展阵地战理论,履行历史使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九兵团入朝参战,杨得志立下军令状 1951年初,朝鲜战争经过四次战役后,呈现出长期化态势.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在四次战役后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加上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很大,急需休整.为坚持持久作战,2月初,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决定调第三、十九和二十兵团作为第二番部队进入朝鲜.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天性自信乐观、风趣幽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喜欢和人们谈笑,就在那无拘无束的谈笑间,融洽了和战士、工作人员的关系,使大家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干劲倍增地做好本职工作。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常常有幽默之举。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王家坪毛泽东门前硝烟弥漫,弹片飞了一地。卫士们冲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毛泽东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客人走了吗?"毛泽东看着地图问。"谁,谁来了?"卫士们怔愣住。"飞机呀,"毛泽东手中的笔朝天一指,"喧宾夺主,讨人嫌"。于是,卫士们都笑了,紧张情绪全部消失。作战间隙毛泽东仍不忘和战士们逗乐子。转战陕北时,由于敌人又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应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毛泽东连续使用了"严格告诉""千万不可轻视""必致吃亏"的严厉措辞,说明他对马家军的高度重视。联系毛泽东在电报中所强调的打两马"要准备付出数万人的牺牲"及后来的"打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战役",都说明即使到了"秋风扫落叶"的战略追击阶段,毛泽东也从来没有轻视过作战对手,特别是马家军和白崇禧的桂系部队。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进到黔北,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特别是解决了最主要、最迫切、最关键的军事问题,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军事小组全权指挥军事作战行动,从而在这个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07,(6)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在作战原则、作战理念等方面的对比,阐述了《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影响,并进一步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内容和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旨在通过这一初步研究,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启迪中,加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更好的学习和运用这一宝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工作时,曾有幸敬访当年草拟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的郭化若中将.这位被誉为军中第一个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儒将,认真看了我的访问提纲,然后回答了我提出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滕代远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一1933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由上海迁至瑞金,博古(秦邦宪)以临时中央负责人身份兼管苏区中央局的工作。他对前方反"围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党史博采》2008,(10):38-41
毛泽东一生曾指导、指挥过许多战争。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人民武装。1974年,毛泽东已81岁高龄。尽管此时他身体欠佳,自嘲快要"见马克思"了,但其头脑依然清醒、睿智,并密切关注着国家、民族利益及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年,在毛泽东的决策、指导下,我军在西沙海域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的海上自卫反击战。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决策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该文通过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作战指挥能力的对比考察,比较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统帅才能和战略智慧。一部中国革命史,也是共产党、毛泽东与国民党、蒋介石的斗争史。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两支军队的较量。那么,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靠什么打赢蒋介石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军队的?战争双方是互动的,对手始终从反面出题。20世纪30年代的"围剿"与反"围剿",是反革命武装与工农红军最惊心动魄的对撞。战场是最公正的考场,战争以胜负、以生死为检验,帮助人们鉴别真伪,遴选领袖。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实行对日作战,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军事战略方针。然而,这一方针当时并未得到全党全军的完全理解和认同。此后,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的内涵,并在集中全党全军智慧的基础上将其重新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实行这一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在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周沙 《党史文苑》2012,(4):11-14
"十大军事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正确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军作战指导原则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总结。以彭德怀、贺龙、粟裕、罗荣桓、曾中生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并以多年的战争实践和指挥战斗、战役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遵义会议正式开会的时间只有3天,主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和确定红军之后的行动方针。其主要成就有三:其一,会议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之后军事指挥的得失,集中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战略战术,并将其确定为红军之后的作战方针。这在张闻天的"反报告"和毛泽东及绝大多数与会者的发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长征开始后,按战斗序列,中央红军组成两个纵队。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组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和第二野战纵队。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都编在第一纵队,一道行军,故又称中央队"三人团"。王稼祥因在作战中受重伤,只能坐担架随队行动。毛泽东由于大病初愈,没有完全恢复,也坐担架随队行动。张闻天身体稍好,主要靠骑马行军。长征之前,他们仨就对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10月是彭德怀同志12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将他与我的父亲滕代远参加苏区反"围剿"作战时的情况回忆一下,以示铭记和缅怀。父亲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