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迎红 《国际展望》2012,(6):121-134,146
本文主要论述了欧盟创新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及模式特征,并阐述了欧盟创新经济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近十年来欧盟在创新经济方面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欧洲2020战略》及其行动计划《创新型联盟》,欧盟未来的创新政策将更加突出区域性和整体性理念,使创新经济成为欧盟未来"巧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沈芳 《当代世界》2010,(11):36-39
地中海地区横跨欧亚非,是三大洲交融的要冲,对欧盟具有毋庸置疑的战略重要性。早在1992年,欧盟理事会就强调了发展与地中海国家全面关系的重要性。1994年,欧洲委员会发布了题为“加强欧盟的地中海政策:建立欧洲-地中海伙伴计划(EMP)”的通讯文件。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欧盟渴望与地中海国家建立更为有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形势和格局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重要一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欧盟由“里斯本战略”转向“2020战略”的跨越之年,更是中欧双方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机遇之年。为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欧盟能源新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11月10日正式发布名为《能源2020—寻求具有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能源》的战略文件。这是欧盟近年来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对未来十年欧盟能源新战略的优先行动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盟的气候变化政策起源于欧洲环境保护运动,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欧洲环境运动的发展为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早期基础;围绕着《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履行议定书中欧盟提出的各项承诺,该政策正式形成。在后京都时代,欧盟又提出了气候变化扩展政策,该政策成为欧盟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出台了“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政策:行动起来重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欧盟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战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盟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日益强调国际竞争,并主动对其竞争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从监管重心、立法内容和适用范围三个维度来看,欧盟竞争政策都不再聚焦于统一大市场内成员国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不遗余力地将其理念和工具延伸到国际经济交往的国家间竞争当中,在反垄断、合并控制和国家援助控制三个主要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外溢化”趋势。竞争政策“外溢化”在欧盟内部具有拓展规则制定经验以应对边境后措施、重塑产业竞争力优势以应对全球竞争、增加成员国权力让渡以促进一体化等深层动因,是其今后较长时期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同美国在竞争政策“外溢化”上存在区别,因此我国在同欧盟的经济交往中面临挑战但也存在合作空间,需要积极妥善地同欧盟保持沟通协调,同时继续推动国内经济改革,以逐步消化未来国际竞争规则调整可能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自欧盟确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以来,欧盟独立防务与北约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相互增强”两种论调。争论焦点在于价值观念、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军事和民事能力、国防工业和支出。在过去几年,欧盟与北约的关系也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欧盟与北约之间总体上呈现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两者同步增强的发展态势。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承诺修复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包括进一步加强北约。同时,美、欧将在价值观念上回归“旧常态”,在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上进一步靠拢,在民事和军事手段的运用以及增加国防工业投入上也会有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因此,欧盟与北约的关系将进一步呈现相互增强的态势,但前提是欧盟的战略自主建设不只是出于做强自身,而是更多地为了使欧、美双方公平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际作用影响的迅速上升,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华关系新定位与调整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背景条件。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大起大落,表明金融危机阶段的中关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政府第二个《中美联合声明》提升两国关系定位,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政策向“尊重加牵滞”政策调整的取向,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也进一步调整。这一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美、韩两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在六方会谈进程搁浅、韩朝关系趋冷、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的背景下,一度被认为“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美韩同盟关系逐渐升温。特别是2010年,在应对“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过程中,美韩两国频频举行高水平的联合军事演习,展开一系列紧密互动,同盟关系显著提升,其战略意图和走向引起周边国家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