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2006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主办的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在朱德故乡四川省仪陇县召开.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4篇,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德一生在军事、经济、党建、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和建树,基本上反映了国内朱德研究的现状和水平.会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保护、挖掘、整理、继承、扶持、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思想,是朱德民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个性化特点突出。主要内容是,中医、西医要团结;中西医团结,为群众服务;中医要科学化;保护和发展农业、林业及手工业与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结合;以身作则,推广中医药。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启迪意义。过去以及现在,卫生界、党史界、学术理论界以及朱德研究界,对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注意不够,研究很差,今后应该加强、拓宽和深化朱德中医药文化思想研究,借以拓宽和深化朱德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是朱德思想生平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成立,必将对深化朱德思想和生平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拟于2016年12月举办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朱德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学术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德年谱》新编本是在1986年出版的《朱德年谱》基础上编写的,汲取并体现了朱德研究的新成果,比原年谱增加了110多万字。新编本有六个特点:一、对朱德早期革命活动作了较详细的纪录;二、更全面地记录丁朱德参加领导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以及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的历程;三、注意把朱德在历史关头的活动作为主线,突出重点;四、注意记录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中带思想性的内容;五、根据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六、订正了原年谱的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6.
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是朱德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重要文献,是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他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不同版本,能够为推动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资料,提供一定的思路,对于深化朱德生平思想研究,拓展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对于正确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历史时期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而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对那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等问题,都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重视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版本,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往党史学界对朱德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军事思想。近年来,党史学界对朱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者指出,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朱德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8.
庹平 《湘潮》2005,(2):6-11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名字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解放前,朱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解放后,《朱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在重温历史,感佩朱德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时,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智慧、辛劳和汗水献上崇敬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张文良  熊根琪 《北京党史》2010,(6):F0002-F0002
<正>2010年10月28日至29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和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朱德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  相似文献   

10.
朱德最早提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的思想,要求军事工业在和平时期有条件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朱德始终坚持“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判断,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向中共中央提出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协调发展的建议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朱德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国防工业改革方案,对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朱德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对中国化国防建设事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是推动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5,(1)
<正>朱德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以传奇的人生经历,强大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树立起历史上一座永久丰碑。电视连续剧《开国元勋朱德》通过对朱德多彩人生经历与丰富精神世界的展示,留存历史正气,弘扬中国精神,是一部铸造民族灵魂、增添人们精神力量的佳作。精神强,则民族强,精神弱,则国家弱。这部电视剧着重刻画出朱德人生与精神追求的崇高博大,反映了他对中国道路寻找的坚定、对中国精神践行的彻底。朱德从寻找民主主义救中国的道路,到寻求以共产主义救中国,再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人生与近现代以来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办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缅怀朱德同志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风范,12月6日,由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举办的"朱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举行。学者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朱德同志一生的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党的建设》2011,(1):61-61
以往党史学界对朱德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军事思想。近年来,党史学界对朱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者指出,朱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朱德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探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并将其概括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上有了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共四川省委,拟于2006年11月下旬,在北京联合召开“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一、研讨会主题:朱德的军事思想和实践;朱德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朱德的求是精神和品格风范。二、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卓人政 《党的文献》2011,(6):101-102
笔者最近在学习、研究朱德关于云南的诗作中,发现一些选本对几首朱德诗词的选用和注释有不确之处,特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47年10月下旬石家庄战役前,年过花甲的朱德,风尘仆仆从西柏坡到达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同野战军领导人一起,进行紧张的战前动员和攻坚准备。 随后,他来到了冀中军区的所在地河间。那时,孙毅在冀中军区担任司令员。 孙毅安排朱德在军区党委机关住了下来。这是个有二三百户人家的大庄子,名字叫黑马张庄,位于河间县城西南方向约八里路的地方。 平时,朱德忙于调查研究,日程排得满满的。每逢礼拜日,由孙毅向朱德汇报冀中部队作战情况和敌人的进攻情况。毛泽东和军委的来电,孙毅及时拿给朱德看。朱德有个饭后散步的习惯。晚饭后,他总是邀孙毅陪他到村外转一转,边走边谈,和蔼可亲。在交谈过程中,朱德先后对孙毅三次“将军”,被后人传为趣  相似文献   

19.
《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为纪念朱德诞辰18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朱德年谱》(新编本),已于2006年11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朱德年谱》(新编本)分上、中、下三卷,共150万字,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资料全面记述朱德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通过记述朱德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辛历程和理论贡献。新编本年谱对1986年版《朱德年谱》作…  相似文献   

20.
1922年8月下旬,朱德与他的四川同乡、曾任靖国军旅部谘议的孙炳文一道来到上海,拜见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朱德怀着殷切的希望,向陈独秀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申请,不料却遭到陈的拒绝。满带惆怅与失望的朱德和孙炳文,决定到马克思的故乡去寻求革命的真理。 9月初,朱德同孙炳文登上法国邮轮“阿尔及尔”号,缓缓离开上海。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于10月中旬抵达法国马赛。当天,朱德和孙炳文换乘火车去了巴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