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各抗日根据地,都处在省与省交界的山区,一向文化落后,不用说大知识分子,就是连小知识分子也为数不多,广大农村几乎是一个文盲的世界。这种状况,同新的革命时代,同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抗日战争时代,是极不适应的。正如毛泽东深刻指出的那样:“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12页)因此,在抗日根据地开创和发展时期,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就成为共产党各级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地的教育,可分为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重庆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在艰难的环境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还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播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红旗,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召开,881个日夜,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军队建设理论结合实际,形成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四进尤溪,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武装斗争,进行浴血奋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尤溪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8.
<正>贵溪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是赣东北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中枢所在地。周坊暴动1928年6月25日,在弋阳、横峰两县交界的方胜峰一个庙里,方志敏主持召开弋、横两县的党、团组织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派黄道去贵溪周坊,开辟贵余万革命新区,打破敌人对弋横革命根据地的包围。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都觉得当年的革命歌曲好听、革命老片好看,那是因为——战地黄花分外香。走进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吧,战火中的新四军的文化艺术是近代中华民族不屈文艺的一个缩影。火热的年代真情的作品工作是纷繁的,战斗是激烈的。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语),新四军一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发端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启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一支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并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三大成果",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深入挖掘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湖北的黄石阳新、大冶为中心领导创建的重要红色割据区域,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的中心。黄石龙港地区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遗留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黄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苏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的光辉历程,是一座“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不可多得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  相似文献   

12.
张效廉 《求是》2013,(1):61
借用毛泽东同志"战争之伟力"的理念,理论文献电视片以"文化伟力"来表达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早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伟大的胜利,正因为始终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市青原区是享有"东井冈"美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固平民银行旧址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圩镇。1928年10月,由红二团资助4000银洋,东固区动员党、团员带头集资办起"东固平民银行",行长黄启绶。  相似文献   

14.
<正>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善于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走出了一条“巩固的向前发展”“波浪式向前扩大”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对我党的武装斗争思想及其理论的创立、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6)
<正>"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句名言,是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作讲演时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军队必须做好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提炼了我军不断调整完善的文化教育方针,生动精辟地阐明了军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这句名言所包含的治军理念以及我军的文化教育工作内容,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了。毛泽东在1944年从文化角度对人民军  相似文献   

16.
粤北与湘赣相连,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外延的回旋地带。在彭德怀元帅的戎马生涯中,粤北是他军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地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亲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三军团先后三次转战粤北,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给粤北人民的革命斗争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崇安上梅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全国爆发的100多起农民武装起义之一,它和平和的长乐、龙岩的后田、上杭的蛟洋、永定的金砂暴动,并称为福建"五大"农民暴动.上梅暴动打响了闽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领导的闽北武装斗争的成功尝试,它为创建闽北红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催生了闽北苏维埃政权,为创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和闽北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卫东刚 《世纪桥》2014,(8):15-16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陕甘边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陕甘边根据地建设上贯彻"狡兔三窟"战略战术,使得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从而扭转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以湖北的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散开的几块根据地组建而成。这些地域之间,有的虽然未完全连成一片,但都在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由于敌人连续"围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七年,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七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中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多、军事力量最强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七年,是毛泽东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从困境中奋进,百折不挠,走向辉煌的七年。正是基于此,使他从一块根据地、一支军队的领导者,最终成就为全国、全党、全军的最高统帅。然而,这七年,毛泽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有沉痛的教训,在党内肃AB团与富田事变中,他既有失误.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出过努力。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