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桥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2.
严帆 《党史文苑》2005,(4):34-39
1993年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 江西瑞金市绵江河畔烟叶巷,一幢老式而简陋的房屋里,一位年逾八旬、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躺在简易的木板床上,用她那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亲人吩咐:"我死后……就葬在瑞金这块红土地上,我虽然是外乡人……但我几乎一生……都是在这个革命老区里度过的,我舍不得……离开这块红土地呀!"  相似文献   

3.
刘萍  刘良 《党史文苑》2006,(9):36-39
钟华农(1913.9-1955.1),原名钟化龙,江西瑞金九堡人,192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瑞金绵江中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相似文献   

4.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5.
正我自2001年11月参加"纪念中央苏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首次到我们赣南的红土地后,就对兴国的光荣革命历史充满了敬意。那次考察兴国有三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一是革命老妪池煜华的传奇事迹。在瑞金看了舞蹈《红嫁衣》后,到茶园乡教富村,看望了这一舞蹈主角故事原型的91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池煜华,聆听她讲述了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二是参观潋江书院崇圣祠,了解到在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时,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群众。这是第一次听说主席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4)
正在瑞金县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张红军家属优待证。优待证正面图案饰以黑框,并带有编号,印有地球与五角星相叠的图案,五角星内有镰刀和斧头。图案两侧各有一个持枪的红军战士像。图案下方印着3行黑色字体,右书"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左书"江西省××县××区发给",中间为"红军家属优待证"。优待证背面中部印有"当红军是最光荣的"8个大字。这张红军家属优待证,是1954年瑞金县革命纪念馆筹备小组在该县沙洲坝征集文物时,由当地群众捐赠的。红军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是红都的象征。瑞金的这种象征意义,来自于它曾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瑞金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伟大的革命实践,都是与瑞金人民的奉献精神相联系的。这本《瑞金人民革命史》,反映的就是瑞金人民在创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瑞金人民是如何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共11章,即第一章五四运动前后的瑞金、第二章工农运动的兴起与中共瑞金地方组织的建立、第三章农  相似文献   

8.
正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是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领导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缔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而建立的革命类纪念馆。该馆于1953年筹建,名为"瑞金革命纪念馆",1958年正式开馆,1994年更名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2007年10月,江泽民同志题写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馆名。该馆系江西省文化厅  相似文献   

9.
<正>1933年初,已解除审查、在少共中央儿童局任职的胡耀邦很快与年龄相仿的陈丕显、赖大超等人熟悉起来,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少共中央儿童局与胡耀邦经常一起谈天说地的,还有一位瑞金籍普通干部——赖基来,自此他也与胡耀邦结下了半个世纪的情谊。烽火苏区结厚谊赖基来,1913年出生,瑞金县城市区北郊乡绵塘村郭布园人。胡耀邦初到瑞金的一段时间,经常围着赖基来询问瑞金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赖基来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详尽细致的解答,有时他也会陪同胡耀邦一起下乡调查,成为胡耀邦在瑞金生活的半个向导。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江西瑞金市绵江河畔烟叶巷,一幢老式而简陋的房屋里,一位年逾八旬、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躺在简易的木板床上,用她那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亲人吩咐:“我死后……就葬在瑞金这块红土地上,我虽然是外乡人……但我几乎一生……都是在这个革命老区里度过的,我舍不得……离开这块红土地呀!”老人悄悄地走了,怀着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信念,面带微笑安祥地远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当年被苏区群众称为“妇女领头人”、“红色女高官”的黄长娇。黄长娇1932年入党,曾任江西省总工会妇女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初,在几次围剿红军遭受失败之后,蒋介石又一次亲自出任"剿匪"总司令,并在庐山召集了有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主席和军长以上指挥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他公布了自己请德国顾问精心策划的"铁桶围剿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拟动用150万大军,包围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包围圈半径距中心瑞金只有150公里,同时在包围圈内构筑火力网和碉堡群;一旦包围完成,便每日向瑞金推进1.7华里,且每推进1华里  相似文献   

12.
钟华农(1913.9—1955.1),原名钟化龙,江西瑞金九堡人,192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瑞金绵江中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从战士、宣传员、政治指导员、股长干起,一路擢升,历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代政治委员等职。他虽英年早逝,但党和国家仍给予他极高评价:“钟华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13.
1934年5月 ,瑞金。绵江河岸的杉树排山包上 ,一位瘦弱的女孩仰天长叹后 ,纵身往下一跳……不久 ,一个知情的老头匆匆赶来 ,在河岸的杂草丛中将满身血迹的女孩救起……这位寻短见的女孩 ,年仅16岁 ,因为父亲误入迷信的泥坑 ,她接连经历了母亲自尽、父亲入狱、妹妹失踪、弟弟病死等一系列令人难以承受的磨难!终于 ,她那饱经磨难的柔弱之心再也装不下那么多的悲哀与愤懑 ,跑到母亲自尽的地方 ,朝滚滚的绵江水跳下去 ,想以此来彻底摆脱她那如海的苦难。那位匆匆赶来的救命老头 ,便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徐特立。徐特立了…  相似文献   

14.
《理论导报》2010,(7):68-68
瑞金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传承苏区红色历史文化,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进军营、进社区、进课堂"活动,不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的故事吕小蓟午饭的秘密1932年冬天,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职务的刘少奇,随全总机关进入中央根据地,来到瑞金。当时,由于国内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等原因,我们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大多是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像瑞金这里也是山多地少,土地贫...  相似文献   

16.
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群体是在瑞金孕育的。日趋成熟的组织形态史家所称的瑞金时期,是指1931年到1934年这段时间(也有将其上限追溯到1929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首度进入瑞金的)。其时,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已经形成,并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发展到鼎盛期。领导、统御全国苏区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5日,中共党史、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闪光的日子。80年前的这一天,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召开。它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战略战术,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原则。从这一天起,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党内生活不正常的状况,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一条长征路,蜿蜒万里,从瑞金走到延安,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我军最早的革命奖章——一等红星奖章。它由赤金做成,发行地是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刚刚遭受过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这次始于1932年7月至1933年3月前后达9个月的"围剿",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  相似文献   

19.
正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蜡像馆的展墙上有一张"号外"——《一苏大会日刊》。了解这份日刊,首先要了解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这次大会经过四次延期,最终于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叶坪召开,一共开了14天。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张四开的油印报上,我们现在可以解读出许多信息。革命根据地报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李君 《党史文苑》2022,(2):41-42
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中国革命的见证物之一,它协助革命志士突破重重封锁、奔向光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件文物就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在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途中伪装成大商人所使用的一只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