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毛泽东与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中国革命的伟人。如果从1918年第一次见面算起,俩人之间有着20余年的交往,其思想主张先近后远,私人关系前亲后疏。本文试图以师生、同志、我友为题,作为俩人关系的基本特点,重点阐述俩人在中国革命理论上的长短得失。一、师生之间陈独秀长毛泽东14岁。毛泽东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近代救亡图存的大潮,把两代人推到了一起。第一,新文化运动:毛泽东说,陈独秀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偶像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编辑《新青年》,兴起新文化运动,一时成为进步青年崇拜的偶像。此时,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他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并在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7,(5):12-15,26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乘坐的长江舰劈波斩浪,顺流航行至安庆江段。一场春雪,古城安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禁不住喜悦的心情,指着远岸的山峰,向随行的人说:“安庆有座独秀山,不少人以为此山因陈独秀而得名,其实不然。”循着陈独秀的话题,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遥望蓝天白云:“陈独秀早期传播马列主义是有积极贡献的,后期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1937年,他出狱后,中央派人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发个声明承认错误,但是,陈独秀拒绝了……”长空寥廓,大江东逝。毛泽东紧蹙的双眉一直没有舒展,似在追寻,似在沉思,似又回到那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4,(12):11-14
正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苏联的事,可谓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听命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毛泽东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面对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他们之间分歧明显,这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迷途知返 复杂人生 --刘仁静"红都"之行见到列宁;这个"一大"最年轻的代表是托洛斯基最早见到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成为中共党内的反对派 五四运动是一次青年的觉醒,也是一次青年的分流.当时,在北大读书的少年骄子刘仁静不过十六七岁,也投入了这场运动.尽管他自诩是"普通一兵",却显示了先进青年的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6.
同刘仁静一样,另一位"一大"代表包惠僧也是中途脱党后又迷途知返.不过,包惠僧与刘仁静不同的是,刘仁静的"一大"代表资格清楚,而对包惠僧的"一大"代表资格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张云 《党建文汇》2009,(7):48-48
我在南京打工七八年,现在是一家企业的部门副经理,日子过得很宽裕。两年前,很有生意头脑的我,见当时店铺出租生意红火,便打算在自己所居住的小区里也买一个靠街的小铺面收租。这样,既不会耽误自己上班,投资风险又小,每个月就可以多一笔固定收入。  相似文献   

8.
血洒疆场遗愿万千 --在中共"一大"上,有一名惟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他就是曾在苏联见到了列宁的山东代表邓恩铭.  相似文献   

9.
背信弃义反党叛变 --搜查"一大"会址让陈公博成为逃兵;"共纾国难"起初表现不凡;汪伪政权"第二号人物",最后暴尸苏州街头 据党史资料记载,广州代表陈公博是13位"一大"出席者中最先脱党的一个. 1921年夏天,在广州的陈公博接到"一大"会议通知并被选为代表后,携新婚妻子到沪赴会.会议期间,他同娇妻未住博文女校,而是住在法租界大东旅社里.  相似文献   

10.
英年病逝感撼后人 --"王大耳朵"便是热血男儿王尽美."一大"会前他听到过毛泽东那浓重的湘潭口音;克里姆林宫里他曾坐在列宁的面前;北方工人领袖、山东最早的省委书记;壮志未酬身先去,毛泽东多次念故人  相似文献   

11.
背信弃义反党叛变 1924年9月的一天,中共广州区执行委员会负责人周恩来亲自来到周佛海家.为使这个曾参加过党的"一大"的老党员回心转意,周恩来苦口婆心,劝其三思而行.但周佛海此时已决意离去,什么话都难以听进.第二天,他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了一封长信,要求脱党.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党著名精英人物在五四运动问题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包括李大钊等,他们主要是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一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包括瞿秋白等,他们主要是在事后予以了理性、深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党前后,毛泽东与陈独秀从相识、相知、共事到决裂,共有10多年的时间。两人的交往自始至终都是与中国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交情,因革命发展道路的争执而发生分歧,最后分道扬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漫长过程中,曾多次从总结革命历史经验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实事求是地对陈独秀做过评价。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方面保持着青年时代对陈独  相似文献   

14.
历史做出结论,李汉俊不朽.同时还有一个人,与李汉俊也有许多相似的经历,此人便是"一大"前的代理书记,"一大"会议的组织者李达.  相似文献   

15.
同陈公博一样,另一个叛党的"一大"代表周佛海,同样罪孽深重.陈、周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陈公博出身豪门,周养于富家,都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作为典型的破落家族的后代,他们在失意之时都是怀着复兴愿望寻找理想.  相似文献   

16.
性情倔强藕断情连 --李汉俊与陈独秀时有交锋,曾任"留守书记",后又另起炉灶,但仍在研究共产主义学说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还有一个人也血染刑场,壮烈牺牲,但那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这个人就是陈独秀到广州后留守在上海的党的负责人、曾把住所用做"一大"会场的李汉俊.  相似文献   

17.
在"一大"代表行列里失节叛党的一类人中,除陈公博、周佛海之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一大"会议的主持者张国焘.不过张与陈、周有一点区别的是他的革命道路走得稍微长一些,属于中途叛党.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光明的火炬,在世界的东方熊熊燃烧已将近80周年.她在黑暗中燃起了黎明的火种,她在黎明中燃起了新中国庆典的礼花,她在新中国一个又一个的庆典中燃起了奔向明天的希望……当初,是谁点燃了这个不熄的火炬?是谁将火炬在中国大地上高高擎起?是谁将火炬交到永远不败的人民的手里?他们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功过?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中有没有人倒在人生迷茫的途中?  相似文献   

19.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连任过党的五届领袖的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他们便是陈独秀(一大至五大)和毛泽东(六大后期至十大)。他们两人曾是师生、朋友,又曾是上下级、战友、同志。但因各种原因他们最后却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在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心目中,陈独秀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