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驻南京的秘密代表机关。在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和格局的重要判断的基础上,中共调整思路,团结和争取国际国内的和平力量来对抗国民党政府。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战略主要有:面向国际组织的"发声"统战战略、以香港为纽带的"二线"统战战略以及面向南洋与欧洲地区的统战战略。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海外统战工作向世界揭露了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和谈阴谋,戳穿了美国假中立的面具,赢得了国际上和平人士对中共的支持,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共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开辟了解放战争的特殊战场。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使中日战争成为全面持久的战争来拖垮日本。蒋介石向上海投入了70万大军,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的上海派遣军来与中国军队抗衡。为了打开上海战线的胶着局面,日军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的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夹击中国军队。1937年11月5日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使中国军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军事战略上,蒋介石积极备战,若战争不可避免,可以在战略上不致失利;在政略上,蒋却希望卢沟桥事变为"局部冲突",可以"和平解决",且企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抗战决心,提醒和震慑日本,达到免战、不战而维持现状的目的。对于蒋介石究竟是战是和,日本、华北当局和社会舆论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这对华北抗战及整个抗日战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引子时光快车已驶入到了20世纪的最后一站——1999年。这年的5月27日,是上海解放50周年的纪念日。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尤其在世纪末的今天,当您漫步街头,看着今天都市的喧闹与繁华,以及矗立于黄浦江畔那一幢幢记录着近代上海历史的高楼大厦,让人很难想象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激烈的战火洗礼,但事实确实如此。50年前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是蒋介石赖以起家之地,1949年,随着南京、杭州的解放,上海成为国民党在京沪杭地区赖以负隅顽抗的最后筹码。为此,蒋介石发出要坚守上海…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坚决打击绥靖主义的旗手;中国是直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的旗手;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的牵制和消耗保证了盟国“先欧后亚”军事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支援和配合了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的第一个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和决定性力量;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被推举为反法西斯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24,(3):42-43
<正>2024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已满两周年。目前,战事胶着,战局僵持,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这场冲突已不仅局限于两国的战场军事对抗,更延伸至国家和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博弈,加剧了百年变局之下世界格局的演变进程,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2024年将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一年,乌克兰能否顶住俄军的攻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的用人之术是很怪异的。用人必疑,疑人也用,用时必监控,对文臣这样,对在战场上拼杀的将领更是如此。控制武将,他的招数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资讯     
《先锋队》2013,(21):7
我国首次接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前不久,出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情况审议组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证实,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召开的审议组会议抽签确定,由越南和巴哈马担任审议国,对中国实施公约第三章(定罪和执法)和第四章(国际合作)的情况进行审议。中国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将与内地共同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正"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开辟敌后战场,是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便确定的一个战略布局。这个布局,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如何坚持抗战,实现战略展开的根本方向。所谓抗战,自然是敌人往哪里进攻,就在哪里抗击;阻击不了,便是退守。这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不言自明的战略布局。全民族抗战开始前,蒋介石即明确将逐步退守至黄河以南,粤汉线以西。这个战略布局,意味着华北、江南等广大国土将成为日军的后方基地。毛泽东正是在这个看起来顺理成  相似文献   

10.
<正>时隔五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再次在充满活力、潜力巨大的巴西举行会晤。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时刻,面向金砖五国和全球发展大局,习近平钩时代大势之玄,提共同发展之要,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让所有人造福所有人""这次会晤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时刻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开宗明义点明了当前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将明与暗交织、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给中国描述了一个全新方向,一方面指明社会主义未来,另一方面又不认为中国很快会走上社会主义。"退一步"的新民主主义有助于消解一些民主人士的疑虑,应该说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融合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全部好处。对于毛泽东地位提升及其理论建构,蒋介石感到了威胁。1943年,他借着美英两国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机会,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了基于民族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反对共产主义、自由主义,强调中国未来只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走向未来的只能是国民党和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激起国内强烈反对,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国民党体制内诸多讨论。基于思想史解读,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界激烈冲突不亚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  相似文献   

12.
孙夫人接待南京来客 上海,莫利爱路29号,宋庆龄寓所。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时为1935年12月底。 客人是谁?宋庆龄的弟弟、当朝“国舅”宋子文。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姐弟分道扬镳。宋庆龄通电讨蒋,被迫流亡苏联和欧洲,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九·一八”以后回国居住在沪,致力于抗日救亡与民权保障。宋子文则成了拥蒋派,在南京国民政府里担任要职。政治信仰的不同,同胞手足成了政敌,多年不相往来。这一次,宋子文出乎意料地登门拜访,这是为何? 他是奉蒋介石之命而来,负有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王庆和 《党史文汇》2009,(10):43-47
敌变我变 开辟吕梁战场 我四纵西进吕梁后,正准备西渡黄河,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在张宗逊司令员率领下,这时已进至延安附近,军委保卫延安的部署已大致就绪,只待胡军发起进攻。蒋介石此时发觉我陈赓率部西进吕梁并开辟了通往延安的通道后,深感对其偷袭延安之主力的侧背形成严重威胁。因而急将已渡黄河进至宜川的第一整编师、第四十七整编师又调返河东,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天津、上海、汕头等重要港口相继被日军侵占,中国对外交通儿乎陷于绝境.当时抗战所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90%以上需要进口.为了将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尽快运进中国,国民政府积极开辟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航线二条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在开辟和保卫这些“生命线”的过程中,盟国,尤其是中美两国军民付出了血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第九次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统金大中、东盟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首脑将云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上海,商讨发展亚太经济问题。这是今年在我国举行的最重要的高峰会议。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知识,下面对 APEC 作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的1942年3月至9月前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彻底解决中国事变”,曾经制定了一个侵占四川,攻掠西南抗日大后方并进而一举打垮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战略计划。这是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很重要但又被严重忽视了的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远东太平洋战场上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室的“战史丛书”之《大本营陆军部》中披露的有关史料,对抗战期间日军企图侵占四川战略计划的酝酿及其破产做一粗浅论述。一、日军侵占四川,是为了贯彻《日、德、意军事协定…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中苏在对日立场上有诸多共同利益。两国由长期的疏远开始走向合作。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中苏相互支援和配合。由于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促使中苏双方开辟了西北国际战略通道。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  相似文献   

18.
张俊 《党史文汇》2022,(10):40-43
<正>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中央首先将山西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和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立脚点和出发地,使之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战略支点。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部署和发动山地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9.
<正>战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而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游击战争,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它的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时间之长、地位之重要,为古今中外的战争史所罕见.周恩来作为一位无产阶级军事家,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十分关注.他对敌后三大战场的开辟,对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战略方针的形成,顺利实现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