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晓章 《世纪桥》2012,(10):55-59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被推向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逝去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2.
最早使用"公社"名称的大社是浙江诸暨的"红旗共产主义公社",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大社第一个使用了"人民公社"名称;嵖岈山卫星公社获得"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殊荣,主要是其<碴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1959年7月23日,庐山会议上,在反思1958年大跃进失误时,毛泽东说:“人民公社,我无发明之权,有推广之权。……当时发现嵖岈山这个典型,如获至宝。”这个宝,就是——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坐落在河南省遂平县西10余公里处。当年,它的鼎盛时期,曾创下连续三个月月均接待参观者10余万人次的纪录。  相似文献   

5.
嵖岈山,在河南省遂平县西10余公里处,为4A级风景区.境内古峰峭拔,怪石奇潭相映成趣,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地,因此,近年人气颇旺,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就在距景区七八公里的地方,有个破旧的院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名气就远超目前的嵖岈山风景区.这个院落,便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培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当年,它名响中外的鼎盛时期,曾创下连续三个月月均接待参观者10余万人次的纪录.  相似文献   

6.
1958年,河南遂平县嵖岈山卫星农业社韩楼生产队,将一块二亩九分的地定为小麦丰产试验田。试验田一开始定了个亩产2000斤的目标。麦子确实长得  相似文献   

7.
邓智旺 《党史纵横》2004,(12):26-27
1958年秋,人民公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一直坚持到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供给制的广泛推行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7月,全国农村开始办人民公社。8月7日,人民公社的第一个章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产生了?思蛘旅魅饭娑ǜ萌嗣窆缡敌泄ぷ手频耐保敌辛甘彻└啤H嗣窆绲墓…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卫星集体农庄"叫了不到3个月,又改名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钙氛飧?名字,的确很有内涵,它既有地域特色,又融入了巴黎公社、苏联卫星上天及公社属于人民的含义。因此,这个名字一经问世,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当阳县(1989年1月撤县建市)跑马人民公社的所谓"共产主义",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时,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场闹剧。自1958年11月跑马公社党委一位负责人在公社扩大干部会议上宣布"共产主义社会已经到了"始,至同年12月湖北省委检查团和宜昌地委当阳县委工作组进驻该公社整顿止,这场闹剧持续时间虽然不足一个月,却是当时湖北省乃至全国超阶段"共产主义"空想的典型。跑马人民公社建立于1958年9月底。全社共有农户5875家,23025人;有耕地81393亩,大部分属丘陵地区,主产水稻、小麦和棉花。跑马乡原属…  相似文献   

10.
刘明辉 《党史文苑》2012,(12):18-20
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随后,人民公社运动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这种当时并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组织形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为此,中共中央曾经做过初步的纠正,但由于"反右倾"斗争而夭折。1960年11月,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继续因"反右倾"而中断的纠"左"进程,它成为扭转农村严重形势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崦蚜山卫星人民公社坐落在河南省遂平县西10余公里处。当年,它的鼎盛时期,曾创下连续三个月月均接待参观者10余万人次的纪录。  相似文献   

12.
<正>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并以此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具体途径。随后,全国农村迅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全国的数十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两万多个人民公社。当年为什么要将这些新合并起来的大社命名为公社,其中有哪些缘由呢?  相似文献   

13.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公社自1958年建立到1984年全国撤社建乡的基本完成,在我国农村延续了20多年的时间.人民公社时期是党史、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对近几年学术界关于人民公社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58年秋,在“大跃进”运动的强力推动下,人民公社在全国普遍建立,个人分配领域也由此发生急遽变化。徐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经历了劳动工资制、全民供给制和半供给制半工资制的变动。它是1958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的变动的缩影,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正>195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郑州会议强调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然而,这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之后,随着"反右倾"运动的展开,不但使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左"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大跃进"狂潮再起,在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上,一些地方重新推行由基本队有制向基本社有制的过渡,使一度有所收敛的"共产风"在农村再次肆虐。  相似文献   

17.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从此开始,到1982年在全国取消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止,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59,(15)
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种植小麦16185亩,普遍获得了丰收,总产量554万斤,平均亩产342.4斤。较1958年提高3.2倍,其中国营农场部分4914亩,平均亩产484.2斤。在大面积丰产中亩产达到400斤以上的有5131亩;亩产达到800斤以上的有373亩。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是由于党的领导;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和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  相似文献   

19.
王云琦 《党史纵览》2014,(12):31-34
正"皮司令要回来啦"1958年11月初,萧瑟的秋风给人们送来了阵阵寒意,河南许多人已头戴护耳帽身着薄棉衣抵御风寒。与气候变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嵩山脚下正涌动着的"大跃进"热潮。登封当时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高高飘扬,大炼钢铁,浮夸风甚嚣尘上,"人有多大胆地有  相似文献   

20.
张永化 《党史纵横》2005,(12):21-23
1958年夏天,湖北省老河口市(原光化县)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小麦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热情洋溢地赋诗盛赞:“幸福社,真幸福,创造世界新记录,小麦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幸福社,真光荣,光荣榜上占头名,今冬明春再加劲,争取亩产四千斤。”崔营乡的“三千二百一十五”吹响了全国农业“大跃进”的号角。此后,全国各地夏粮、秋粮亩产几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