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是党保持健康和活力,推进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形成了丰富而全面的党内监督思想,他的关于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所提出的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具体主张,对于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行党内监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研究加大党内监督力度的对策和措施,需要坚持“三个结合”、树立“三种意识”、做到“三个落实”,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重新强调“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的问题,这是党的肌体保持健康和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党内监督体系仍步履艰难,领导班子内部互相监督难展开,纪检机关对同级党委监督难实施,普通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难到位,党员领导干部自我监督难奏效,致使党内一些违纪和腐败现象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影响了党的崇高形象。那么,怎样走出党内监督体系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纪检机关领导体制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实施党内监督,确保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关键问题。本文就现行纪检机关领导体制改革问题作些探析。一、一党执政的政体。党内监督尤为重要我们党设立纪检机关,目的就在于加强党内监督,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不变质,保证绝大多数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始终不渝、步调一致地努力奋斗。我们党执政以后,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督。因为执政党的党员,大都或大或小地掌握了一定权力,广大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地运用权力,关  相似文献   

5.
耿庆彪 《唯实》2004,(6):63-67
苏共丧失党内监督的教训是使一个曾经系世界上最大最老的党不战而亡。加强党内监督是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 ,是端正党风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 ,一要强化党内监督意识 ,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二要改革现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 ,保证党内监督的有序性 ;三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制度化 ,注重成效 ;四要疏通、拓宽监督渠道 ,保证党内监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实行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党内监督不论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上,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使党内监督切实发挥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防止权力腐败方面的重大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
<正>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谢兵良 《新视野》2004,(4):52-53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是保证领导干部掌权为民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推动整个社会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当前,对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仍然是党内监督实践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要从创新制度入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9.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持续有效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又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性举措,我们党执政五十多年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在保证党的廉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党内监督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强化党内监督的重大意义,落实好党内监督的各项责任,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发挥好党内监督的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实现了党内监督制度的与时俱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强化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党的一大纲领提出: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党的五大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七大党章  相似文献   

13.
平遥县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郝红亮撰文认为,党内监督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党内矛盾、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努力在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一、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一是强化县委班子的自身监督。作为县这一级,强化县委班子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关键环节。只有把党委班子的监督搞好了,才能形成核心,带出过硬的队伍。二是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党政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所以对他们的监督是党内监督重点中的…  相似文献   

14.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的民主机制、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保证机制、配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推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作为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和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有力武器,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任务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内监督制度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指导建立起来的,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宗旨的制度。它按照党内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凡是党员,每人都是监督者,都赋予履行监督者责任的合法权益,同时,每人又都是被监督者,都得认真履行接受监督的义务。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就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方面监督来说,前者实质上是对权力的制约,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会产生腐败”。这种监督,可以防止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等不良作风的产生。而后者实质上是维护和执行党纪,使党的队伍更具战斗力。因而,对加强党的建设,党内监督有别的监督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保证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加强党内监督重在不断强化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所谓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定的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主…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内监督是主体、是主导,舆论监督是补充、是促进,借鉴社会舆论监督之所长,与党内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党内监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保证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饶凤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以保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各项...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一个政治范畴,是政党的基本制度, 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监督则是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党的各种组织活动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这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重要保证。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怎样看待党内民主、怎样发展党内民主等一系列党内民主问题成为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为此,我们就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研究问题走访了著名的党建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  相似文献   

20.
正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使其成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