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就是通过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做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培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遴选及培育要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及高职学生特点,在道德人培育的基础上突出职业人培养,在社会人培养的前提下重视全面个人的培养,以培养"德能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全程覆盖为实践育人周期,以全员参与为实践育人主体,以全方位联动为实践育人载体,实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基地化、项目化、常态化、多样化",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创新路径,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王媛  郭楚敏 《世纪桥》2013,(10):81-83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2+1"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而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的人文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问题的根源同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密切相关。当代科学教育的特点是倾向于把科学知识作为科学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很少考虑这种科学知识产生的文化背景,没有能够在整个文化背景中考虑创造这些科学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忽略了人性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科学教育的人文化就是要实现科学观与科学教育观的转变,将科学教育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教育充分体现科学及其教育的人文本性。科学教育的理想模式应将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并将其建立在幸福教育基础之上,目标是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翼翔 《党课参考》2023,(21):76-8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深入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加速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以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建设的人才支撑。在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必须用好人才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基于珠三角企业需求对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适合珠三角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案,着力从拓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和营造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基于珠三角企业需求对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适合珠三角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案,着力从拓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和营造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俞丽君 《学习月刊》2011,(20):29-30
封建时代创造辉煌科技成就的中国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发端。自此,以"科学救国"为指导,实现民族复兴的尝试从未停止。至新文化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明确把"科学"和"民主"看做救治中国一切问题的有力武器,尝试以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来推动社会变革。"五四"之后,中国社会掀起了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技教育、培养科学人才、建立科研机构的科技热潮。  相似文献   

9.
<正>任县立足"革命老区、工业基地、农业大县"的县域实情,在大学生村官中推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蓝色"工业技能教育和"绿色"农业技术教育的"三色教育法",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本地发展的能力。立足革命老区,加强"红色"教育,牢铸思想根基。一是依托县委党校开办"红色讲堂",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史知识,提高政治素养。二是组织20名新任大学生村官参观冀南革命纪念馆,观看《冀南风暴》专题  相似文献   

10.
刘利民 《前线》2009,(11):29-30
教育作为北京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传承文化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推进“人文北京”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人文北京”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人文北京”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那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往往发展空间很大。因此,要改变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重技能、轻人文的不良倾向,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优化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强化其功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黄基凤 《世纪桥》2013,(14):81-83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2+1”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绿色化"战略,鼓励开展绿色创业,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生态文化,近年来绿色创业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新的聚焦点,高校愈益重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创业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现状和问题,从绿色创业教育内涵出发,提出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绿色创业精神,深入学习绿色创业管理知识,结合专业全面认知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绿色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一种形成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人文教育以职业性为其本质特征,以其综合性和完整性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以其活动性和渗透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其开放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郑晓文 《山西青年》2024,(3):141-143
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相融合,是现代职业院校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所需的人才不再只是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知识技能型人,而更应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在阐述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现代高职教育对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倡导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7.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一种形成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人文教育以职业性为其本质特征,以其综合性和完整性构成职业教育的灵魂,以其活动性和渗透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其开放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保障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的现实要求。结合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作为高等  相似文献   

19.
莫京兰 《世纪桥》2012,(7):91-92
针对独立学院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完美结合,更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真正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构成职业院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凸显“职业”特色,注重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并与之互动和融合。“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人文气质,而且兼备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