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相似文献   

2.
吕春 《廉政瞭望》2009,(10):3-3
第一次反腐告诫 1949年3月5日至12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9,(10):74-75
第一次反腐告诫 1949年3月5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日子,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天,天气晴朗,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被毛泽东的兴致所感染,笑道:"我们都应当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郑重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离开西柏坡10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用诗人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哲理,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反腐败警钟及时敲响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就及时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道:"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今天看来,这段话仍有振聋发聩的作用。防止"糖衣炮弹"的腐蚀、倡导清廉政治是党和政府在任何时期都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而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制度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圳下村险中冷枪1929年1月,当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赣南山区后,险象环生。从1月24日到2月2日,不到10天的时间,毛泽东就三次遇险:1月24日.红四军攻入赣粤边界的大余县城后.前委驻扎在城内一座天主教堂里。清晨,一阵剧烈的枪声把红四军官兵惊醒:"敌人攻进来了!"毛泽东等红四军官兵没有料到敌人来得这么快,事前未作应敌准备。在极度混乱中,前委组织部队一边还击,一边撤退。贺子珍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发现敌情后,即从天主教堂出来,组织指挥溃退的红军部队。"'毛泽东即被暴露在敌人面前,处境十分危险"。突围时,"毛泽东的身边…  相似文献   

8.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联想到这些年来落马的“大老虎”、“小苍蝇”,不能不说毛泽东的这段话多么令人警醒和难忘。  相似文献   

9.
说到“党风廉政建设”。这并非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其实,早在50多年前,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已经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是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这就需要全党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2)
正"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这是1964年夏季毛泽东在听取周恩来等汇报战备工作时说的一句名言。在当时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下,毛泽东的这句话强调了战争准备和战略威慑的重要意义,反映了他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辩证法思想。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国不会主动"走出去"挑起侵略战争,所以对新中国来说,战争只有一种可  相似文献   

11.
刘晓农 《党史文苑》2012,(7):36-38,40
对于毛泽东与贺子珍1928年5月底在井冈山结婚的史实,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有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是在得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这个结论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和责难。否定的主要依据是,杨开慧是1930年11月被敌人杀害的,而毛泽东与贺子珍是1928年5月结婚  相似文献   

12.
正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些论述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成为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策略思想,最早出现在他1936年12月在红军大学所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他是这样表述的:"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是战略的说法,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实是如此;不是对战役和战术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决不应如此。……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力的作用,取决于它被什么人掌握,为什么目的服务。我们党自执政以后,就一直致力于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一直严格要求全党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功D强党性修养的关键,就是要促使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时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笔者认为,对党员的权力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权力是考验。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  相似文献   

14.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部讲话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隐蔽的战争,有战略的进攻,打入敌人的内心;也有战略的防御,保卫自己。要打败敌人,须内外夹攻,所以两者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延安时期成立的中央社会部是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机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他们通过派遣大批情报工作人员深入日伪、国民党内部,成功获取了很多重要情报,同时,他们也充分运用各种情报工作手段,在电讯情报方面发挥了特殊的"打入敌人的内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自述战场上的历险1964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说:"我打了二十五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这里的25年,应该是泛指,其实是应该超出25年的,起码应该以秋收起义的1927年为起点。至于在这一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于枪林弹雨之间,毛泽东"没有被敌人打死",甚至也没有受到过较重的肉体损伤,也是基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向全党敲了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却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同志谆谆告  相似文献   

17.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湘潮》2016,(4):127-130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女性之一。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一起坐牢还有她8岁的儿子毛岸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拒绝了敌人提出的"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的自由条件,毅然割舍下老母和三个幼儿,于同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身上表现出的坚定革命精神和强烈家国情怀,受到毛泽东的深情礼赞。毛泽东在《蝶恋花·答  相似文献   

19.
正回顾淮海战役,张震将军(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一语中的:"淮海战役既是与敌人斗力,又是与敌人斗智。" "毛主席十分重视了解下情和发扬集体智慧,善于集中下级的正确意见,充分发挥前线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他们以临机处置的权力,使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更证明了毛主席的伟大英明。"纵观淮海战役决策全程,就如何彻底歼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人民解放军统帅毛泽东与华东野战军(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斟酌损益,高度互补,最终打响淮海大战。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曾看过歌剧《江姐》,那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很为剧中的江姐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动。因此,对那部歌剧印象极深。最近,又一次欣赏《江姐》的录音,发现曾使我感动不已的地方,不仅仅是江姐在敌人皮鞭拷打下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事实上,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的革命者,成千上万,像刘胡兰、赵一曼和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者,面对死亡的威胁,都能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仔细想一想,在江姐身上,还有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面对敌人的"诱惑"而不为所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诱惑"的考验与严刑拷打的威胁同样严峻。人非圣贤,都有七情六欲。在金钱、美女、高官、厚禄的利诱下,能够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反之,就成了败类。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可能有一些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