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3.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4.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5.
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在追述了刘伯承的革命生涯后说:“我认识伯承,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  相似文献   

6.
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两位卓越的军事大家共同战斗了整整13年.他们率领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著名的“刘邓大军”。期间.刘邓军政互补,“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合作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进军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10.
盛雷 《党史文汇》2011,(12):58-59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5日至28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陆续到达南京。26日,宋任穷率金陵支队部分同志进人南京,协助刘伯承开始了对南京的接管与改造工作。同年10月,宋任穷离开南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  相似文献   

12.
治黔有方留美誉——记首任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1月上旬,寒风阵阵,细雨纷纷。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委员苏振华按照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部署,正率部翻山越岭,挺进贵阳。就在这时,他接到邓小平打来的电话:"经毛主席同意,中  相似文献   

13.
西南局往事     
正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四川,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0月,参加完开国大典的刘伯承、邓小平被毛泽东请到了中南海,二人被要求即刻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根据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11月1日,酝酿许久的西南战役打响。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川黔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国民党军宋希濂、罗广文部的川东防线。11月30日,解放重庆,并乘胜进击,迅速控制了从简阳到邛崃的大片城镇,截断了国民党军南逃路线。  相似文献   

15.
1949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渡江战役胜利后,8月19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了《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之后,为了肃清退守到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余,第二野战军迅速挺进大西南。  相似文献   

16.
1949年9月1日,为了解放大西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主力三、五兵团十几万人分别由芜湖和上饶出发,从南京坐火车经徐州、郑州到武汉后,一路走岳阳、长沙、益阳(也有从岳阳乘船走水路经洞庭湖到益阳的);一路走孝感、应城、沙市、澧县,于10月下旬至11月期间陆续到达常德地域。10月底,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率二野前线指挥所(简称二野前指),由长沙乘汽车抵达常德城。  相似文献   

17.
张际春,湖南宜章人,是1926年入党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际春曾长期担任军队政治领导工作。他坚持我党建军路线和我军优良传统,在军队政治工作建设上有许多重要建树,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他在申原的军事生涯,就是光辉的范例。抗战胜利后,张际春奉调晋冀鲁豫军区暨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成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得力助手。1947年6月30日夜,我野战军刘、邓、张、李(达)首长,执行党中央建立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刘伯承:重庆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1949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配合,发起渡江战役,直捣国民党政权的老巢。占领南京后,刘伯承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正在筹划解放大西南战役,为聚歼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残余武装运筹帷幄。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刘伯承特别强调要保持警醒,统一战线工作。他在二野直属队党代会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胜利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如农村的土改工作,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等等的配合得来的。绝不可错误地认为是枪杆子打出来的,自以为了不起。这对于一  相似文献   

19.
<正>开国上将陈锡联(1915.1.4—1999.6.10),湖北黄安人,是一位从红小鬼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高级将领,一直战斗在军队各级领导岗位上。他在战争年代的英勇善战、赫赫战功早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新中国的首任重庆市长……第三兵团解放重庆,陈锡联出任重庆市长1949年六七月间,第二野战军前委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进军大西南的具体作战部署和城市接管等问题。会议期间,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找到时任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的陈锡联谈话,郑重交代:重庆解放后,由你陈锡联担任市长、市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20.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善打硬仗、令敌闻风丧胆的雄师劲旅。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争中,第二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赓、王树声、李达、杨勇、陈锡联、王近山、陈再道、谢富治、苏振华、杜义德、周希汉、李成芳、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张国华、刘金轩、李德生、尤太忠、向守志、吴忠等人指挥下,各部纵横中原,转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