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许世友蒙冤大骂毛泽东,有人提出枪毙他。面对这位冒死顶撞的红军虎将,毛泽东动情地说:他有错,我也有错…… 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采用了极"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连了一批在红大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于1937年4月4日午夜后从北门城墙脚下的水沟爬出去,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中央大为震惊。中央保卫局局长周兴亲率中央警卫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红大,将许世友…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8)
长征途中,为了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会议。俄界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为最终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北上陕甘的任务和今后的战略方针,为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辟革命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做出了红军组织问题上的调整,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保存了革命力量。俄界会议为挽救长征以来党和红军的第二次严重危机,和赢得长征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览》2001,(4):54
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采用了极“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连了一批在红大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于1937年4月4日午夜后从北门城墙脚下的水沟爬出去,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中央大为震惊。中央保卫局局长周兴亲率中央警卫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红大,将许世友、詹才芳、洪学智、陈再道、陈锡联等30余人一起抓去,投入大牢。 作为“反革命武装集团”的首犯,许世友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在大牢中,他被带上手铐,后又被加上了脚镣;每餐吃的是很差的饭菜,原本每天必喝的酒也给断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三大主力红军之一,长征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十万大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6月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套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处境维艰,被迫退守甘孜。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直至1936年10月在将台堡三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干扰和破坏下进行的,它经历了更加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朱德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领导战胜国民党大小军阀的围追堵截、纠正党内王明的"左"倾错误以及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最终实现了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的目标。这里仅就红军总司令朱德在长征中的杰出贡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与贺龙在党内的政治地位相距甚远,但两人能让红军将士所折服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却是天壤之别。当年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可谓党内"实力派",但他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遭到了一大批同志的坚决反对,叛逃之际,连贴身警卫都弃之如帚。贺龙虽为红二军军长,可他信仰坚如磐石、意志坚如钢铁、作战坚不可摧,浑身洋溢着"风雨浸衣骨更坚"的锐气、"官兵一致同甘苦"的正气、"革命理想高于天"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 《党史天地》2006,(10):42-51
红四方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是非常坎坷的。由于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致使我们从1935年至1936年10月,先后3次往返于雁过不落脚的草地,数次翻越终年积雪的高山,进行了17个月的长征,经历了极为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依仗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无视中央确立的北上方针,执意南下,以致发展到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走上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到达陕北后,他对党中央的批评阳奉阴违,不思悔改,最后甚至走到叛党投敌的不归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在领导进行与张国焘错误的斗争中,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曾对张国焘作出了洞见症结的预言,而这些预言都被一一言中。毛泽东不赞成张闻天让出“总书记”1935年6月中旬,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北部的懋功,奉命前来迎接党中央的四方面军30军副政委李先念,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时隔50年,  相似文献   

9.
1937年,中央开始清算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在批斗中,一些人搞扩大化,把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捆在一起,作为红四军骑兵司令的许世友自然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当时,我在中央红军中央纵队干部团特科营(后改编为红军大学特科干部团)一连一排担任排长,亲历了长征中遵义会议和粉碎张国焘阴谋分裂红军这两次斗争的有关过程。时间已经过去70多年了,一些事情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7,(8)
叶剑英在长征途中将张国焘企图危害和分裂党中央、红军的密电送给毛泽东一事,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张国焘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叶剑英一生为党为人民立下的一大功绩。对于这件事的经过,中央和红军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当时,我在中央红军中央纵队干部团特科营(后改编为红军大学特科干部团)一连一排担任排长,亲历了长征中遵义会议和粉碎张国焘阴谋分裂红军这两次斗争的有关过程.时间已经过去70多年了,一些事情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战友情深     
战友情深李安葆穿越川西北的松潘草地,是红军长征经历的最险恶的历程。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正发生在草地,更加深了红军险恶的处境。1935年9月上旬,红九军参谋长陈伯钧随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到达草地阿坝。当时,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命令,并企...  相似文献   

14.
闫朦  占乐 《党史博采》2013,(11):25-28
1935年7月,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松潘附近的毛儿盖地区。此时,个人野心勃勃、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的张国焘自恃其枪多势重,漠视党的纪律,我行我素,拒不执行之前党中央拟定的北上抗日的行动命令,在毛泽东率领右路军抵达四川省西北部的巴西后,竞电令党中央和右路军随其南下,言辞强硬并以武力相要挟,扬言“要彻底对中央开展斗争”,毛泽东及时发觉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险恶用心。为使党中央摆脱危险,9月9日夜召开完巴西会议后,毛泽东当即决定率领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单独北上。9月11日,部队行至甘肃迭部县俄界村,次日,在此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俄界会议)。会上.党中央针对张国焘的错误行径进行了公开批判,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根据毛泽东报告的精神,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决定将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俄界会议召开的过程中,以及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所开展的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展现出了一位伟大革命家所拥有的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深谋远虑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5.
正80年前,在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着分裂的严重危机。在这关系党和红军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关头,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等一道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1934年8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两次过草地     
我同广大红军战士一道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恶果,使我不得不和许多战友一样,被迫地过了两次草地。准备过草地一九三五年六月,我们红五军团的教导大队随军团部翻过了夹金山,在达维村,第一次见到了英雄的红四方面军。一、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力量大大加强了,同时得到了短暂的休整和少量的物资补  相似文献   

17.
<正>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提到当时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率领四方面军数万红军将士坚持南下,不愿北上,公然分裂党和红军的危难之际,刚从苏联回国的张浩在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授权给他处理张国焘分裂问题的情况下,甘愿个人承担政治风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了这一当时令党中央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促成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功炳史册。  相似文献   

18.
正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与红二十五军一样,主要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揭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八万雄师劲旅浩浩荡荡西移,破坚阵、摧强敌,挺进川西北,最终在雪山脚下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但是,由于张国焘的阴谋夺权、导致红军一度分裂,红四方面军由此走上了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在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辗转长达一年之久,数万将士的鲜血洒满西北疆域……英雄的红四方面军最终用生命和鲜血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反动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与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的会守和静宁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长征途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现分属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陕西等12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人间艰辛,粉碎了敌人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长驱两万五千里,最后以红军胜利到达目的地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在长征中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和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方面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必须面临并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尽管中共中央一直坚持对张国焘采取团结、教育的方针,然而张国焘却一再拒绝中共中央苦口婆心的忠告,一意孤行,在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仍然坚持其“乘势南下”的错误主张。同时,他密电右路军的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共中央。在右路军的叶剑英看到电报后,立即飞马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