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苏长和 《美国研究》2003,17(4):111-125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各国内部政治经济越来越多地被整合到一体化的世界中 ,国际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介入并影响着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 ,可以说 ,无论在发达工业化国家 ,还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 ,也无论在民主国家还是集权国家 ,各国内部政治经济社会被打上的国际痕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与深刻。与此相呼应的是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 ,或者相互依赖压力下的国内政治经济变迁 ,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将比较政治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 ,对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进行综合探讨 ,就是此项学术努力的一部分 ,…  相似文献   

3.
4.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 ,非选举政府的执政期限不得超过 5年 ,但如今 1 0年过去了 ,缅甸军政府依然我行我素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拒绝和美国欧盟提出的承认 1 990年 5月大选结果并将政权移交给全国民主联盟的条件。缅甸军政府反复声称 ,它将完全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式和时间表移交政权。为此 ,它致力于制订一部有力于自己的新宪法 ,一旦制宪完毕 ,将再举行新一轮选举 ,把自己 1 0年来苦心经营的政党 (联邦巩固发展协会 )推向政治舞台。尽管缅甸军政府至今仍被国际社会所遗弃 ,同东盟的关系微妙 ,但同中国的关系则是牢固的。  相似文献   

5.
6.
7.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ve again reached to the lowest point since Koizumi’s rule. Contrary to the conventional literatures which explaining the dynamic rel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this special issue highlights the different domestic actors in Japanese politics wh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foreign policy-making process, notably regarding Japan’s Chinese policies. Whil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ightward shift in domestic politics and a growing discrepancy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level politicians, the quest for discursive power between the opposing camps in the relevant areas will heavily determine future Sino-Japanese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8.
9.
从印尼社会特点看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伊斯兰教在政治中的影响较小.这是由印尼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印尼是多元种族社会,主张融和的爪哇文化占主导地位,印尼穆斯林大都属名义穆斯林,加之威权政治下的弱政党制度,使得印尼人更拥护潘查希拉而不是伊斯兰教为立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到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进化背后的根本及辅助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政治系统一直是一个进化的系统。因此,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来自并适用于国际政治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政治时代实际上需要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应该成为真正的进化论科学,或"给达尔文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8年"3·14事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和深入探讨国外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外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从而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启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非政府组织在这些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先行作用、政府给予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保持与发挥等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在欧洲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承担主要工作;列举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非政府组织如何成为这些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事文化外交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中的互惠:一项研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互惠研究之于中国意义重大,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一便是互惠关系和人情网络。这种文化传统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大体构成了平等互惠与和谐世界理念。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国内至今尚未启动国际互惠研究。在西方,国际互惠已经成为一个理论话语,并产生了虽不算丰富、但仍富有启迪的研究成果。建构中国的国际互惠理论有两个前提:一是进行国际关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也就是要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二是评估西方已有成果。本文做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即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已有研究成果,在肯定其意义的同时,重点指出其不足。这些不足可能是中国未来国际互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区主义有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两种主要讨论方法.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涉及地区主义的有关学说和流派进行梳理,并特别对地缘经济学与地区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地区主义的基本逻辑.文章最后就地区主义研究的可能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初步提出了"地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基于俄美关系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识形态之争为发端的冷战结束了,然而对于俄罗斯(苏联)对外政策所经历飞变的动因的争论却远未结束。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因为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然而,这一理论逻辑却一再被学人们忽略和忘却。以俄美关系为基点的研究恰恰可以从这一“回归未来”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17.
岳莉 《当代亚太》2005,(2):26-29
本文讨论了国际组织与成员国共同利益、国际组织与成员国个体利益以及国际组织与非成员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并从国际组织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角度,对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演变的原因做出了个案分析.同时指出,国际风云变幻只是为国际组织的行动提供了外部推动力,从本质上看,国际组织的一切行动最终根据其代表的利益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社会化研究的兴起既是建构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解释国际政治现实问题的需求。尽管目前学界对国家社会化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国家社会化是国际社会互动导致国家认可、接受国际社会期望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过程。国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国际社会教化和个体国家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指国际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国家内化,指社会化的主体——国家通过社会互动,接受社会教化,将国际体系规范转化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反应方式的过程。国家社会化的作用机制是多样的,包括战略计算、角色扮演、规范沟通、模仿、说服、社会影响等等。将社会化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存在局限性,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nd to treat the contemporary Asian system as if it emerged fully formed from nothingness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and post-colonial era. This essay explores a major historical epoch—the Asi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rom 1300 to 1900. During that time, the Asian international system was both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in both interactions and relations between Asian states. Thus, understanding and incorporating this system into our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critical. To date, scholars have rarely describe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system. In this article, I attempt such a task, and will also draw implications for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In short, the research in this essay reveals that the historical Asian international system was stable and hierarchic in nature. The main theoretical finding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balancing proposition. That is, the findings in this article present a major empirical challenge to the argument that balance of power is a recurrent phenomenon across time and geography.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hierarchy may be more stable than balancing as an organizing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二战后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结构性压力,欧洲内部的不同国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选择了发展本国国际关系学的不同知识路径,这就使得它们应对和化解美国知识霸权压力的绩效具有差异。英国的独立性的内部指导合作和北欧地区的开放性的多层次合作是较为成功的化解美国知识霸权压力的知识发展路径,而法国的独立性的学术孤立和意大利的开放性的移植生长并没有突破美国的知识霸权。来自于欧洲内部的多元的国别性和地区性的国际关系学的知识发展能量正在创造一个整体性的欧洲国际关系学,它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学在知识关系上日益呈现出复合相互依赖的特征,在一个相对独立和大致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进行互动。这样的整体性的欧洲国际关系学并不是要求一个单一化的欧洲国际关系理论,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别性的、地区性的国际关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