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承接来自先进区域的转移产业是落后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由于转移路径、涉及因素不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使落后区域形成外资带动型发展模式,而区际产业转移中政府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落后区域在产业承接中形成政府协助下的先进区域带动型模式。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双重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西部地区的区情决定了不能重复东部地区的外资带动型模式,但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中西部不可避免要与国际产业转移产生联系,因此中西部要对国际产业转移进行有效承接,而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于区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余春阳 《唯实》2008,(10):41-42,4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具体因行业和产品的不同而各异。要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过快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莉 《理论学刊》2007,(3):33-3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其特点是由慢到快,到2006年底已累计升值5.86%。在我国重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人民币升值速度的调控与管理,循序渐进,否则将会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义乌商圈"七个行政区域1997~2005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共享一个大规模市场的条件下,由于市场不断拓展所产生的投资协同以及由此引致的规模报酬递增,各地区基于各自的比较利益更容易围绕市场形成有效的分工;在市场拓展和区域分工的相互作用之下,随着市场所在地产业的向外转移和扩散,地区间经济增长会向收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加上跨国公司新一轮并购热潮的蓬勃兴起,我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海外并购越来越多,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疑又为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对一些企业跨国并购实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要成功实施跨国并购,不仅要做好后续的整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慧珍 《发展论坛》2003,(12):50-52
加入WTO,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就我国加入WTO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对策谈点粗浅认识。一、加入WTO后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一)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市场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是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市场化趋势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市场将成为决定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主导性力量。但对于存在市场失效的产业,如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公用事业、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琳  张皓 《理论学刊》2004,(8):60-62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 ,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呈现出增长波动性大、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以及双边贸易不平衡等特点。为保持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必须密切关注两国双边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并采取相应对策 ,确保中韩两国经济贸易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下四川川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是需要研究、总结并加以指导实践的一个问题.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现象.作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特征,它们与经济发展进程长期相伴而生.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川东北地区必须准确地把握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潜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进而实现川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承接产业转移以提升自身产业结构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必要途径,我国要借鉴东亚工业困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实旋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实现西部经济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兆逸 《探索》2006,(1):146-149
东部传统产业向西部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关键是选择一个有效的转移模式让其进行得更顺畅.而产业集群转移模式,一方面增强了西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经济的腾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强化承接进来的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相似文献   

11.
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地处新疆首府城市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凶其特有的体制、机制优势而成为全区新型工业的聚集地和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外贸战略已转向出口导向型。由于我国外贸现存的缺陷等原因.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新形势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可达到既能促进我国自主出口能力增长又能保护我国民族产业免遭外国进口商品和外资产业投资的损害的双重目标的长效机制,重构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优势基础,提高我国国际分工的位次,向贸易强国跨越?为此需要采取六项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浪潮,给南充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南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南充承接条件的基础上,从树立合作共赢意识、找准对接点、营造良好制度环境、重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承接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大规模转移,使各国的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各国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分工内容多层次、分工主体多元性、分工方式多样化和分工实现多途径的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国际产业分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发生了变化,业务和功能外包迅速发展,国际生产网络或体系逐步形成,国家比较优势日益突出等。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敬文  邓爱秀 《求实》2005,(7):45-47
一向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我国,自2004年春季以来却出现了民工短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企业的直接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落实等深层次因素.提高工资标准,落实农民工的市民待遇;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农民的转移培训,提高民工持续就业能力,可以有效缓解"民工荒"现象,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外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将在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内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中进行。开展对外贸易则是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80年代以来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把握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机制保障。因而有必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中国产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体现在产业发展战略上,是要推动制造业的转移和服务业的转移;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是要推动中国国内产业的区域转移;体现在产业转移流向上,是要推动产…  相似文献   

19.
区际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蒙内部的区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九省二方"在内的我国省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产业结构趋同化等特点和问题.在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顺利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安全主要包括金融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战略资源安全和信息安全。在金融安全方面,金融监管体制的相对滞后,金融开放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而产业与贸易安全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较高的外贸依存度降低了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战略资源安全主要集中在石油安全和粮食安全上。我国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使我国经济安全得到保障,应尽快培育和树立经济安全意识,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整体战略;要建立经济安全的预警防范机制和风险释放机制;要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积极参与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