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人"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中国封建、宗法社会自古以来只有"文人"、"文士"的称呼: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人"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指和所指,显然与古代的"文人"、"文士"不同.  相似文献   

2.
李竟 《前进》2014,(4):31-31
<正>洪洞县采取"定、联、建、查、考"强化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教育管理,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定",即定职责、定目标任务、定制度,促进"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根据村情实际、群众需求和每位"第一书记"的能力专长,合理确定其具体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第一书记"一到任,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就深入各村实地调研,对其职责分工进行指导、把关。制定年度目标,侧重于指导协助好村"两委"日常性工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理论预设.在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宗教学等学科中,流行着"落后与先进"、"传统与现代"的分析框架,尽管不少学者试图证明它并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工业化",但始终隐藏着"发达国家"代表"先进"和"现代"、"发展中国家"只能属于"落后"和"传统"的理论预设.而这样的预设既是"发达国家"主导话语权力的结果,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批判地接受、从而认同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这样,"现代化"又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真理".不论人们是否警惕其霸权内涵,"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事实存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种种方式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强势、军事强势、科技强势和文化强势,导源于西欧的"现代化"也就在科技革命和资本扩张的推动下,以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4.
"减负"与"创新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减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既是"减负"的目的,同时又可促使负担减轻.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巧设练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5.
近来"文化产业"之名、之实,都闹得很火.但在很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似乎没有"文化产业"词,只有"产业"一词,注释为:1.旧指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2.只做定语使用,举例为"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等.  相似文献   

6.
侯建国 《今日浙江》2014,(21):62-62
正"慎独"最初是儒家的重要概念,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因此,"慎独"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提倡。刘少奇对"慎独"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慎独"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修炼成的,必须从  相似文献   

7.
论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民本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党长期执政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和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崭新的"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低保证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有部分人把"低保"看成"唐僧肉",想办法、打招呼、托关系.钻空子,千方百计想"吃上一口",给民政部门的日常低保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  相似文献   

9.
"城"与"市"     
一说到城市,人们就知道是某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人口密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店铺满街的地方。但在最初,"城"和"市"是有区别的。"城"是由村和镇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聚集,有的地方竞达10万人以上。于是统治者便想出一个办法,上层人住在聚集地的中心,并用一道墙围起来,下层人则分布在远离中心的城墙之外。于是,就出现了"城"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敢"与"怕"     
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常常鼓励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大胆地想、大胆地闯,才能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然而,在倡导"敢"字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怕"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永青 《思想战线》2001,27(4):65-69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对其所研究与信奉的"审美"视域的学术超越;"知力意志"说是王国维从"审美"论向"境界"说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叔本华与尼采思想的综合提炼,它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真、善、美"同一"之域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常见媒体报道:各地不断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牛皮工程"、违反持续发展原则的"环境污染工程"、"重复建设工程"、从竣工那一天就开始亏损的"赔本工程"等等.究其原因,大多由于在立项之时,某个长官好大喜功,互相攀比,盲目决策所致.  相似文献   

13.
事象、关系、过程--兼论"物"、"心"和"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仲牧 《思想战线》2001,27(5):1-12
"事象"包括各种实物、现象和事件,"事象"是有形象、可观察感知的.事象世界有众多关系网络,事象和关系网络均处在动态过程中.事象、关系、过程是三个基础性的哲学范畴,事象理论、关系理论和过程理论是研究哲学问题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审视方位.由此出发,重新考察"物"、"心"和"人"三个古老的观念,分析传统哲学对三者作出的实体主义解释和本体论预设.进而指出,所谓物、心、人不过是事象中的三个"相",关系网络中的三个"极",动态过程中的三个"态".  相似文献   

14.
"三进"的根本目的是"进头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过程中,进教材、进课堂是载体、是中介、是手段;进入学生头脑才是根本目的.笔者在教学中从"听"、"说"、"看"三方面对几种教学与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头脑"目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根本方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辩证关系。而在"变"的创新逻辑中保持"不变"的稳定逻辑,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在场的阐释向度和行动向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就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中实现的,即遵循两个"三大规律",在"变"中把握"不变";落实"八个相统一"原则,在"不变"中创新求"变";坚守"四为服务"导向,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一股"国学"热潮经久不衰,但鲜有人了解我国现代史上关于"国学"之争的情况.本文针对"冬烘<'[1]>先生之‘国学'",对20世纪前30年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论辩作一清理,比较其差异,总结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时代主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相继做出了科学判断,这三个判断对全党把握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认识"三大规律"和理解"三个代表"主要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全党全军都广泛开展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军队院校也专门开会研究如何使"三个代表"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本文针对教员在教学内容、过程、职能、方式中如何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真正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学员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智辉 《前沿》2003,(10):174-176
"孝敬"在传统"德治"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仁之本",它分别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任人制度、教育制度相结合,使历代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孝治天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孝敬"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弘扬优良孝敬传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助于发展"亲族型企业";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治世"、"盛世"和当前正在构建的和潴社会,不论是其所处的礼会背景还是其体现的阶级属性,均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占代"治世"、"盛世"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又有诸多相通之处.它们均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愿望,反映了执政者与广大民众的共同呼声.这也是古代"治世"、"盛世"时期统治集团提出的诸多政治、经济措施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均能得到广大民众支持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