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阿寿 《党史文苑》2007,(10):17-19
上世纪二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万安县的革命斗争基础较好,活动很有特色,尤其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的万安暴动震惊中外。万安革命还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有密切关系。毛泽东于1928年11月25日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有四处提到了万安:一是在讲到湘赣边界的工作时,提到1928年初“和万安县委发生了关系”;二是在讲到各地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与陈正人的革命友情,始建于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万安暴动"在经历了前三次攻城不下的困难之时,初上井冈的毛泽东知道后,就立即派人送书信一封:"万安负责同志:泽东于10月间集合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目前还在井冈山略加整理。风闻万安工作同志热情甚高,甚为钦佩。但闻几度攻城未下,是否要派些武装去协助,希望复函详答。"1928年1月4日,毛泽东在接到陈正人等  相似文献   

3.
张国华中将,是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将。他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当时年仅14岁。此后,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  相似文献   

4.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毛泽东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相似文献   

5.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6.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历尽艰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8.
正"支部建在连上"与"小组建在班上",是毛泽东在人民军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一大发明。"支部建在连上"这种组织制度,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项制度,起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1927年10月,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了井冈山。经过一年的努力,无论是军队工作、党的工作,还是地方工作,都取得了大的发展。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初具燎原之势。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向中共中央写报告,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在已公开发表的50首毛泽东诗词中,有三首是写井冈山的。而其中最早的一首,便是《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8年秋写下的。 1928年7月,敌军对井冈山发起了第二次“围剿”,前锋逼近永新。为调动敌人回援,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二十八、二十九团抄敌后路,向湖南酃县、茶陵进攻,  相似文献   

10.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了创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由此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1.
苗体君  窦春芳 《湘潮》2008,(5):51-51
1928年8月,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不幸牺牲,年仅25岁。他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毛泽东和朱德非常惋惜。王尔琢牺牲后,其结发之妻郑凤翠的境况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李光伟 《党史博采》2008,(11):27-28
<正>在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中,以井冈山为题的有三首,分别是写于1928年秋的《西江月.井冈山》和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井冈山,是毛泽东诗人生涯中惟一三次以之为创作主题的一个地方。如果仅仅以毛泽东曾在井冈山领兵作战并于38年后再次登临,借以记录和咏怀来解释这一现  相似文献   

13.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由此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错杀宛希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天地》2007,(8):28-28
毛泽东说:八月失败,主要是他和宛希先在永新 毛泽东对何长工说:“长工啊,希先要平反”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提到:八月失败,主要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强令部队开往湘南造成的。毛泽东在这里把宛希先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说明他们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是步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何长工在1927年至1928年,随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一带开创革命根据地。其间,他屡屡临危受命,而又屡屡不辱使命,屡建奇功。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周旋,沟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联络;改造了号称山大王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促成了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伟人的早日会面;实现了各路红军的井冈山大会师,从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井冈山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井冈山上的飞将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提到“龙溪十二洞”,这十二洞具体指哪些地方呢?  相似文献   

17.
正被毛泽东称之为"小井冈"的张国华中将,是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将。他1914年生于江西永新,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随后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从1950年率部进军西藏,直至1967年调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称"佛光将军"。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2,(7):54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井冈山的革命队伍扩展到1万余人。在这“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贫瘠山区一下子要满足1万余人的吃饭穿衣需要.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24):100-102
张国华中将,是刘伯承、邓小平麾下的二野虎将。他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当时年仅14岁。此后,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他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尊称为“佛光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