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自助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自助行为是指行为人凭个人力量保全自己权利的行为 ,民法上一般视其为免除损害赔偿的情形之一。自助行为由来久远 ,古罗马时期 ,《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债权人对不履行债务的人可以视为债奴加以拘禁或出卖”的规定。我国古代也很早就有自力实现债权的规定 ,如《唐律·杂律》中就有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对债务人本人或其户内男子实施拘禁 ,以令其服劳役折抵的规定 ;宋、明、清诸朝也有类似规定。民事自助行为是私力救济的一种形式。私力救济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 ,包括自卫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 ,二者均属于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方可实施的行为。公力救济主要有诉讼、调解、仲裁等方式。我国法律对公力救济规定较完备 ,而关于私力救济法律 ,除对自卫行为有规定外 ,对自助行为在法律上则呈现一片空白。然而 ,现实生活中与自助行为相关的民事纠纷却大量存在 ,有的还上升为恶性案件 ,如雇人讨债扣押财产和“人质” ,绑架债务人或其利害关系人以索取债务 ,以毁损财产相威胁讨债等等。因此 ,研究和探讨自助行为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自助行为制度的必要性1 建立自助行为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行走在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在现代社会,私力救济依然保持了它自己的领地。因为法律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强者的武器,所以弱者在寻求权利救济的时候,常常不得已采用私力救济的手段。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私力救济必然有其运行的逻辑,我们应该允许弱者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权利保护,这或许是一种代表权利主体自主性的私力救济和国家权力互动的新形式。它既有利于弱者的权利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繁荣,新闻侵权纠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从狭义上说,新闻侵权其实是一种民事侵权,适用于《民法通则》,但又有别于其它民事侵权行为。新闻侵权产生的原因包括新闻程序中的错误、新闻传播利益的驱使和新闻内容的不当,其主要解决方式包括合意性与决定性的纠纷解决方式、强制性与选择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在当今社会中都会遇到数不清的困扰与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私力救济吗?显然需要,因为我们无法指望政府和社会能为我们解决一切。但仅仅依靠私力救济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而且私力救济在现阶段的中国只能作为公力救济的一种补充,它们共同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可以相  相似文献   

5.
“民间悬赏”:私力救济不宜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治文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推动公力救济的完善化,并通过公力救济促进整个社会公民道德的进步,凡是能够通过公力救济解决的,就没有必要私力救济,这是公力救济的优越性及其基本义务和使命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公平竞争权侵权是指行为主体侵犯其他主体所享有的公平竞争权的行为,实践中有政府侵权、市场主体侵权和消费者侵权三种类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平竞争权的救济是相对粗疏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因此,我国需要在竞争法及竞争相关法中明确规定公平竞争权,并通过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社会,人们普遍通过私力救济解决纠纷、保障权利。先秦时复仇之风盛行,出现了诸如伍子胥掘墓鞭尸、荆柯刺秦王、赵氏孤儿等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先秦儒家对复仇基本上持赞同态度。魏自曹操、曹丕以来明令禁止私力复仇。晋成帝曾发布禁止私力复仇的诏书至南北朝,南梁和北  相似文献   

8.
对家庭暴力的回应,可能是忍受、回避(如离家出走,离婚),也可能是私力救济,还有可能诉诸公力救济,向有关机构申诉。由于公力救济机制不畅,实效性差,保护力度弱,范围狭窄,所以不少人选择私力救济,即通过私人的力量寻求救济,如反抗、以暴制暴、直至犯罪、杀人。  相似文献   

9.
私力索债作为私力救济的从属概念,是指当事人认定债权遭受侵害,在没有第三方中介介入的情况下,以个人的力量索要债务,实现权利的行为。民间的私力索债常以人身拘禁的形式开展,而对人身自由的侵犯极易导致非法拘禁罪。因此,为探寻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入刑边界,依托典型案例厘清司法困境,以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为借鉴,为法官裁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入手,对法院附设ADR的运作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法理阐释,指出法院附设ADR是介于公力救济与社会救济之间以及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的纠纷解决形式,进而提出程序合作的理念,相信会对我国构建相应的制度提供法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枚“重磅炸弹”,在南粤大地訇然炸响了——。这枚“重磅炸弹”,便是日前广东省有关部门联合推出的《关于处理婚姻关系中违法犯罪行为及财产等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必然面对的状态,有冲突就必然产生混乱和无序,因此,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冲突解决机制来缓解冲突产生的震荡。诉讼是国家权力介入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多元化冲突解决机制中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诉讼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冲突时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私力救济(自决、和解)与社会救济(民间调解、仲裁)这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存在与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所谓的私人侦探及其调查行为不具有合法性。针对目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公民私人信息调查的需要,现阶段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公力救济、适度私力救济。公民群体在追求自身权益保障的同时,要切实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培养法律意识,促动法治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的法治由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李尧 《人民论坛》2012,(35):122-123
作为大陆法系物权法制度的特有概念,物权请求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对物权请求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从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出发,认识其性质与类别,辨析其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探讨其私力救济之问题,结合《物权法》现行规定的纰漏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制度难以深入到道德领域,违反社会传统伦理道德又不具有惩戒性后果,从而导致了“网络通缉”这类民间私力救济行为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6.
见义勇为行政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是公民在法定职责和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或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合法行为。当前在见义勇为的保障制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规范,且立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从行政立法的角度看,见义勇为立法应充分体现合理性和合法性。见义勇为立法应规定对见义勇为者的确认、保障和奖励;规定确认、奖励和保护行为的程序;规定对持有异议的当事人的行政救济。见义勇为立法实施可以有两种方式,但以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一部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交易安全与效率视野下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担保交易是现代担保交易制度的核心。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是影响动产担保交易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对原有的动产担保交易法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对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完善。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过分强调公力救济,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功效的发挥。故应当改革相关制度,充分肯定私力救济途径,完善公力救济方式,使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动产担保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古老的自我保护与私力救济重要手段,私人刑事调查当前在我国却出现了侦查化的特征,这主要包括私人刑事调查的外观侦查化和内质侦查化两方面。它们的出现虽有一定现实合理性,但缺陷非常巨大。针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应在宪法层面提倡私力救济入宪,在专门性法律制度建构层面要求设置私人刑事调查相关法律,为比较可行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的私人侦探业,媒体的报道,百姓的议论越来越多,侦探也逐渐成为新的热门职业。关于侦探业的利与弊、禁止与开放,一直是个比较敏感并且有争议的话题。侦探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在崇尚国家权威和公力救济的我国,笔者结合目前中国实际,认为中国私人侦探业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法学界权威、教授多年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专家潜心研究并编撰了《新世纪公安保卫实用全书》近期出版。   该书以新视野、新思维、新法规,全面、权威、系统、实用地介绍了我国基层公安保卫工作的特点。全书分上下册,共 17大部分,分别为公安基层组织和公安管理、治安管理与社会公共秩序管理、保卫和保安工作、一般违法犯罪案件处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处理、公民出入境和签证规则、基层公安消防工作、涉外案件的处置、公安行政复议和赔偿及加入 WTO后公安保卫工作面临机遇的和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