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彭刚 《人民论坛》2012,(19):68-69
为什么无论是像美国、欧盟、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像东欧的转轨国家都可以在国有化与私有化之间进行频繁、随机的政策转换,而一到中国的场合,便成为了什么"国家资本主义"泛滥呢。显然,美国政客的指责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通过区分国有企业私有化还是国有企业重组这样的所有权是否变化的标准来确立俄罗斯东欧转轨经济模式和中国转轨经济模式。其中,东欧转轨模式中对国有企业迅速大规模私有化占有重要的、主导作用,这是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激进的所有权改革思路。与东欧转轨模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并没有实行休克疗法,而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转轨思路,在国家所有权不变条件下实行国有企业重组,以及强调国有经济与非国有部门共同发展,甚至组建"国家队",体现路径依赖的真实特征。从改革成效上可以看到华盛顿共识的局限性及中国方案的先进性和政治智慧,从而挑战了传统中央计划与市场经济简单两分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转轨模式的形成、演进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方案对世界其他转轨国家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休克疗法”与俄罗斯私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克疗法」与俄罗斯私有化张养志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以来,各国在经济转轨的方式上,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激进方式(即“休克疗法”)和渐进方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2年选择了“休克疗法”,并在这一改革方式的指导下,大规模急速推进私有化,并...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张蔚萍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经济学家,还是我国某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批评公有制和赞扬私有化时,常常拿马克思讲的一句话“重新建立个人所自制”作为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我国有几位号称是当代最有权威的...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10,(5):66-67
7月29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宣布了一个令国际经济界瞩目的消息:俄计划在2011年至2013年间对11家“重量级”国企和国有银行进行部分私有化。这将是苏联解体后俄政府的又一轮大型国企私有化进程,其规模仅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私有化”,有专家将其称为“私有化2.0版”。  相似文献   

7.
<正> 70年代末期以来,从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开始,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所谓的“私有化浪潮”。一时间,不管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竞相推行国有资产私有化,理论界和宣传舆论机构也大肆渲染。在香港和海外,不少人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就  相似文献   

8.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谓之“两个务必”。 实践证明,做到“两个务必”,群众就拥护,事业就兴旺。今天人们仍很怀念五十年代那股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便是例证。不坚持“两个务必”,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被破坏,下场就不佳。中国历史上的“草头王”陈胜,闯王李自成,都因此而失败。东欧一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有些人把“不问姓社姓资”、“冲破姓公姓私”说成是“思想解放”。那是胡闹,是那些想在中国搞“私有化”,把社会主义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散布的歪理谬说。试想,共产党员在方向道路、基本制度等问题上不问姓“社”姓“资”,那还是共产党员吗?如果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思想都“解放”到不问姓“社”姓“资”、不分姓“公”姓“私”的地步,我国将会天下大乱,重蹈苏联剧变的覆辙。“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人的思想受到愚昧、错误的歪理谬说禁铜,需要解放出来,才能认识真理;情况发生了变化,人的思想还囿于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向学生装“糊涂”,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误区”。如在“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当今世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先进,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高;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又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苏联已经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易旗”。资本主义能够最后灭亡?社会主义能够最终胜利吗?又如学生回答“平等权是指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不是立即否定,而是有意识地不加肯定与否定,把这  相似文献   

12.
“教育功能泛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形成了“教育功能泛化”的一股思潮。这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问题。现仅就管见所及,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教育功能泛化种种所谓教育功能泛化,就是无限扩大或夸大教育的功能,把它讲得无处不“功”,无所不“能”,亦即几乎是“教育万能”。其说法概有以下几种: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其解释是,政治决定教育的方向与性质,教育又直接和间接地为政治服务。这在我看来,他所谈的是教育和政治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什么教育功能。2、教育具有经济功能。认为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教育也直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论“国格”高尚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大国将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并支持中国的所谓“民主斗士”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波。在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年月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格”问题,并进行...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的发展观。“三个面向”重点指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的现实和发展问题,其强调的核心是要在开放的系统中确立发展的定位、在比较的选择中定位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说,“三个面向”的思想理论,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以人类文明的视野对中国现实和发展问题的观照,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坚持“三个面向”,落实“三个代表”,这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实践选择,更重要的在于,这是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们习称外国研究有关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文学、艺术的学问为“汉学”,把从事这些方面人叫做“汉学家”。学术界也有将“汉学”称为“中国学”,将“汉学家”称为“中国学家”的。但是,,仍有不少人沿用“汉学”、“汉学家”这种旧的说法,结果出现两种并存的现象。这个混乱应加以澄清。愚意以为,“中国学”这个说法,比称“汉学”较妥,理由如下: 传统上的“汉学”一词,法语原文是sinologie;德语也是sinologie;英语是sinology。除了意为什么“学”的logie或logy的后半段外,上列两个词前半段均有sino是中国的意思,不是“汉人”或“汉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崔腾飞 《前沿》2013,(11):89-90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引发了我国单位制度的变革,扮演多功能的单位不断地分化。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功能与制度变化同步,制度选择也成为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不同单位和单位制度,都面对一个"破"与"改"的问题。本文"破"是以私有化来开启制度革变,"改"是采取渐进式改良变革。作为我国单位薄弱的大集体企业成为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制度分析,重审了大集体企业委托-代理模式"破"与"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股波及全球的民族主义浪潮风涌而起,并持续至今。民族问题骤然成为冷战后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影响着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其中,民族分离主义是冷战后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问题。它通常表现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的某一民族极力从现存国家中脱离出去,谋求建立单独民族国家。而这些民族分离主义者又往往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他们认为民族自决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主张世界上一切民族,不论是殖民地民族,还是一国内的民族地区,都适用民族自决权原则,每个民族都可凭借其神圣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18.
西方“私有化”运动评析谷夫自1979年10月由英国率先掀起,尔后席卷欧洲、日本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指资本主义国家把它的国有企业出售给资本家)运动以来,国内有些人困于现象,认为它显示了西方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方向。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是“对”的体育运动,什么是“错”的体育运动——这个简单的问题,正是目前中国体育所没有解决的大问题。多哈亚运,中国金牌多多哈!朋友感慨:咱们中国人好像将“亚运会”弄成“全运会”了!满眼都是中国运动员摘金夺银!“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同场竞技,体操赛场两极分化严重。”这是《中国青年报》特派记者慈鑫注意到的问题。在体操  相似文献   

20.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发表了题为《台湾站起来 ,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时代》的讲话 ,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 ,表明他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开始由“明独”走向“暗独”。宣扬“台湾与中国的对等地位” ,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台湾新领导人的讲话篇幅不过4500字 ,但从标题起 ,4次强调“台湾站起来” ,40次提到“台湾” ,只有一次提及“中国” ,并且是把一个中国作为“未来问题”而提出的。讲话提出“中国”与“台湾”都曾受到帝国主义强权的欺凌 ,应该相互谅解 ,其用意是将“台湾”与“中国”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