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17)
正邹族群,在很早以前的文献资料中被称为曹族群,为台湾少数民族的一支。邹族群只有6000多人,主要集中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市三民区,高雄市桃源区、南投县信义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历史邹族群分为3个语言群:阿里山群(邹语)、四社群(沙河鲁阿语)和简仔雾群(卡那富语)。人们耳熟能详的台湾歌曲《高山青》中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少年"指的就是阿里山邹族群的儿女们。阿里山的邹族群早于3000年至4000年前已抵达台湾岛活动。邹人相信所有的人类都是由邹人的天神(hamo)所创造,早在传说中的大洪水之前,邹人已活跃在嘉南平原一带,后因生活习惯及适应狩猎环  相似文献   

2.
周强 《黄埔》2008,(1):53-55
2007年7月27日至8月7日,云南省黄埔同学会组织黄埔后代亲友组成“乡土·乡情”民俗文化参访团赴台参访,先后参观了自然科学博物馆,阿里山、日月潭风景区,并先后与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黄埔军校二十期在台同学联谊会、云南同乡会及台湾原住民邹族文艺表演团等有关团体进行了联谊交流。作为省黄埔同学会机关的一员,在参访的几天时间里,  相似文献   

3.
乡情·灵动     
王亮 《两岸关系》2011,(8):71-72
盛夏的前门台湾街热闹非凡,在这里举办的两场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7月20-7月29日,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乡土情·同胞情--2011走进台湾摄影展”在台湾会馆举办,摄影作品全部出自台湾在校大学生之手,记录台湾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邓阳 《两岸关系》2012,(12):46-47
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从固始到台湾图片展(台湾风情小镇)巡回展”,12月8日在台湾彰化鹿港龙山寺热闹登场,鹿港民众和中小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为图片展助兴。此次图片展从8日开始历时22天,相继在鹿港龙山寺、台南妈祖宫、邹族文化区及台湾中南部风隋小镇巡回展出。这是《两岸关系》杂志社继2011年1月以来,第三次赴台举办从固始到台湾图片展。  相似文献   

5.
钞庚秀  王诗振 《台声》2005,(9):65-66
欢庆的唢呐吹起来,喜悦的鞭炮响起来。8月24日上午,到邓州台湾村寻亲的台湾阿里山邹族(相当于高山族的一个分支)一行5人来到台湾村。一下车,台湾村人就向亲人们表达了他们的热情:5名少女送上鲜花,在到台湾村村口30多米长的道路两旁,上千村民夹道欢迎阿里山邹族长老陈振魁首先看到了村口门楼两边的楹联:“祖启台湾源华夏,宗屯邓穰融九州。”深情祭拜台湾村始祖依那思罗9时20分,大家来到了台湾村陈姓高山族始祖依那思罗墓前。第一个发现台湾村历史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涂征先生为寻亲团详细介绍了依那国罗的事迹。寻亲团对依那思罗墓虔诚地…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6)
<正>7月28日,"中华一家亲·布依风情浓"2017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六月六"活动在贵州省贞丰县纳孔布依古寨举行,来自吉林、云南、广西等部分地区及周边县市区布依族同胞代表、台湾阿里山邹族群同胞代表和当地布依族群众上万人汇聚贞丰纳孔布依寨,共享传统文化盛宴,同庆一年一度的布依族"六月六"民族风情节。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在贞丰县设立。"六月六"是布依族作为古老农耕稻作民族的历史见证,以祭祀、歌舞  相似文献   

7.
毛寿斌 《台声》2003,(1):45-47
金秋时节的海南岛,阳光依然灿烂。去年11月21日至27日,台湾高山族的十大族群派出了80多人的庞大省亲团,来到海南岛,来到五指山,探访与他们源自一家的黎族兄弟姐妹。在海南岛一周的省亲活动中,台湾高山族的乡亲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他们的到来,就像远方的亲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所到之处,都受到亲人般的隆重款待,他们也深深为亲情所陶醉,在五指山,他们醉倒在黎寨的山兰美酒里;在三亚,他们流连于天涯海角的美景中;在海口,他们与黎族同胞一起狂欢于舞台上。台湾岛加海南岛,珍珠加玛瑙;高山族与黎族,同胞加兄弟。…  相似文献   

8.
何有基 《台声》2000,(5):36-38
台湾先住民 ,统称高山族同胞 (简称山胞 ) ,她包括9个不同语言的族群 :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 (邹 )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雅美族 ,约34万人 ,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关于这一族群的来源 ,有所谓高山发源、海岸发源及海外发源诸说。目前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同“海外发源说”。林仁川在《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一书中指出 :“台湾原住民除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移居过去的闽越族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洋群岛移来的马来人 ,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 ,南洋马来族也是从中国南迁的南亚蒙古人 ,因此 ,…  相似文献   

9.
“两岸学子 彼此激赏的共鸣”   9月 25日下午 4时,香港至台北的 CI608次航班客机越过台湾海峡,在台北机场徐徐降落。机上载着一批来自长江之滨的特殊客人。他们是应台湾“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的邀请,由南京大学副校长施建军、党委副书记闵春发带领的大学生民乐团。   祖国宝岛台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就学过《日月潭》、《宝岛台湾》等篇目,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走下飞机舷梯踏上台北地面的一瞬间, 18位年轻学子觉得既陌生又兴奋。   走出机场,一派典型的热带气候景象和现…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台声》1999,(12)
9月15日,浙江省青年代表团应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邀请,抵台湾进行交流访问。按预定行程,在完成了在台北市、新竹市、南投县的日月潭和溪头的参观、交流活动后,代表团于9月20日17时到达慕义县的阿里山。9月21日1时47分,台湾发生震惊中外的9·21大地震。阿里山上奇怪的MorningCall9月20日,晚霞特别艳丽。代表团下榻在阿里山青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不大,却很整洁,别致。一栋3层中心大楼和4栋小木屋及其附属建筑白墙红瓦,掩隐在原始杉林之中。我作为代表团团长被特殊安排在一栋小木屋里,其余10名团员在中心大楼的房间就寝。因第…  相似文献   

11.
邓州“台湾村”发现一部高山族家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公  涂重航 《台声》2003,(3):46-47
《台声》杂志2000年第12期发表《邓州有个台湾村》一文以后,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采访,一些学术团体专家学者也前往走访调研等。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已13代,42户,200余口人。尽管他们仍保留着部分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土番(今高山族曹族)的生活习俗,但因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缺乏实物和文字根据,仅限于口头传说。2002年10月14日,邓州市派员赴郑州向参加河洛文化会…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7)
正邹佩育,台胞,原籍湖北武汉。早年嫁到台湾成为第一代"陆配",曾任台湾《联合报》记者。取得台籍资格后,又赴大陆创业,在武汉成立一顺文化交流(武汉)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台胞滞留在湖北无法返台。他们受到湖北各地台办的关心与协助,也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志愿工作,在危难中更显两岸同胞一家亲。台胞邹佩育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3.
<正>《原乡》以两岸关系为题材,反映了20多年前去台老兵思念家乡亲人,冲破重重阻挠返乡探亲的动人故事,是一部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沟通了解、密切感情联系的艺术佳作。——张志军老兵不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们一头牵着大陆,一头连着台湾。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台湾人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心中有一个清晰的信念: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永远是一家人,国  相似文献   

14.
魏秀堂 《台声》2008,(4):88-93
台湾同胞的乐善好施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当我们这边的环境还依然脏乱差的时候,当我们这边的一些著名风景点、旅游区还到处都有废弃物的时候,广大台湾同胞已经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1995年我第二次赴台采访,曾到过在大陆享有极高知名度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我们几个人曾在阿里山中除了乘小火车,还步行走了很长时间,一路上感受最深的,首先是风光的壮美秀丽。  相似文献   

15.
以原山东省菏泽地区曹县第四完小全国优秀教师、高山族同胞江时女士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电视剧《阿里山的女儿》,于1997年11月6日在菏泽柏清大酒店隆重举行开机仪式。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省、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以及江时的亲属、生前好友和剧组全体演职员,共计200余人出席了开机仪式。江时一生襟怀坦白,光彩照人,她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统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她是台籍同胞的骄傲。《阿里山的女儿》全剧共分上下两集,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  相似文献   

16.
7月17日上午,由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龙脉相传·亲情广州”——广州台联2005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在中山纪念堂西门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营式。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郑广台副会长主持开幕仪式,中共广州市  相似文献   

17.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们乘坐小火车,哼唱着这曲著名的《阿里山的姑娘》,朝着阿里山进发。久慕阿里山的盛名,笔者有幸借两岸交流的机会去了趟台湾,阿里山当然是不能错过的。而久藏于心底的另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一  相似文献   

18.
沐泽 《台声》2007,(4):88-89
对台湾的朦胧印象.已由小学课本里念的日月潭和阿里山转到台北街头的市井风情。但台湾词语与时俱进,保鲜期极短。一个词语今天当红.明朝就成明日黄花.或者现在的词意丰满得超出该词的本来面目。台湾新世代流行语一箩筐!台湾青少年常自创俚语,做为与同辈间的沟通方式,形成独特的青少年次文化。  相似文献   

19.
沐泽 《台声》2008,(6):62-69
朦胧,是一种极具思想性的意境。指象征,暗示,幽深的理念,是一种印象,一种潜意识的表达。日月潭的朦胧,也是一种印象,一种幽深。日月潭位于南投县,整个岛内唯一与海洋隔绝的县只有南投县,日月潭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台湾的“心脏”,这个“心脏”聚集了台湾的精华,而精华之中的精华便是由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日月潭。昔日的水沙连,因潭景薄雾如纱,水波涟漪而得名。今日的日月潭,充满人文气息又如同诗画般的美丽更让人沉迷其中。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由保利南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以音乐作品形式展现在首都保利剧院的舞台上。通过戴玉强、汤灿等代表中国当代声乐水准的艺术家演绎,将《乡愁》一诗中思乡与呼唤祖闰和平统一那种最难表达的浓情,用最高水准的声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