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卫武  吴红玲  陈志成 《小康》2007,(10):92-94
"茶是和平饮料",李瑞河为延续祖母生前的善举,在漳州盖了一座"良心亭",终日为行人施茶,十四年来从不间断。李瑞河说,21世纪是中国茶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意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08,(10):66-66
周小小(化名)自幼母亲去世,随祖母蒋某一起生活,父亲每月给祖母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后父亲也在一次车祸中身亡。周小小便由祖母抚养成人,后到外地打工。祖母年迈,周小小的叔父不愿赡养老母亲。祖母提出跟周小小一起生活,被周小小拒绝。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儿子和周小小履行对自己的赡养义务。周小小辩称,叔父有赡养能力,自己对祖母没有赡养义务。请问,周小小对祖母有无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4.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作为四川十大名节、甘孜州六大旅游文化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旅游价值。系列颇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现代人展示嘉绒藏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折射出那个时代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本文在阐述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民族节庆所具有的旅游价值,如历史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价值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剖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旅游开发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聚会 那个在地坛玩耍的孩子回去了,那个“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人走了”。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走了。对于死,史铁生是坦然的,“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予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历史使命。科学史告诉我们,每一门科学的诞生,都是那个时代的人完成那个时代在科学上的历史使命的结果。 今天的时代已赋予人大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缔造“人大学”的历史使命。我们能否完成这项历史使命?如何完成这项历史使命?本刊特此郑重邀请一批对人大理论研究有造诣  相似文献   

7.
面对满眼的水泥森林,你是否会抬头寻找那久违的一线蓝天?初夏午后,在氤氲的茶香中,你是否会哼起童年的歌谣?下班的路上迎着夕阳,你是否会蓦然心动……6月,儿童的节日。也让我们再做一次孩童,暂时脱离功利的尘世,让心晒晒太阳,吹吹风,做个好梦。也许,你会想起你的童年,想起你的故乡,想起你的祖母,想起你曾经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看丰子恺的漫画,常常会把人带回到逝去的旧时光里。那个时代没有MSN、没有QQ、没有短信,却有着“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朴实率真意境,让人久久回味。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超女,却有“阿三夫君如见”的乡土中国气息,勾起人沉沉的回忆;那个时代没有MP3、没有DV、没有数码相机,却能用寥寥的几笔勾勒  相似文献   

9.
祝福前辈     
黄埔军校的前辈们,你们好!在这百鸟争鸣、姹紫嫣红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诞辰80周年。让我们黄埔后代晚辈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节日敬意和最真挚的亲人问候!前辈们,你们是艰辛的。你们的前半生经历的是一个主权不完整、民族受凌辱、人民受苦难的时代。但你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因为你们是有抱负、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你们或投笔从戎,或放弃自己温暖的家及钟爱的事业,告别父老乡亲,为了民族的解放,来到黄埔军校去实现你们的报国理想。前辈们,你们又是光荣的。曾经作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的黄埔军校,是藏龙卧虎,群英荟萃的风光宝地。黄埔…  相似文献   

10.
侵权行为触目惊心 《啊,野麦岭》,在我国大概放映于八十年代初期。影片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现实。 地球滚到了20世纪的末叶,野麦岭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早已结束了,就是在当今的日本,那个时代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诅咒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乡村政治与四五十年代的土改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一直是重要的写作题材。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切入,探讨四五十年代土改小说的复杂性并分析其原因,发掘出这一时期土改小说中的乡村政治芜杂的文学表征,可以加深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真实记录了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大事要事"的应对和处理;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世态炎凉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3)
正任何时代,学术界如果没有办法解释儒家伦理,那个时代,很快就出现危机。蔡当局上台,一再搞"文化台独",支撑社会的力量很快就垮了,根本没有出路,反观大陆积极推动文化复兴运动,聪明的人利用儒家,愚笨的人要消灭儒家。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能针对时代的要求,对于儒家的伦理与道德提出可以为当代人所接受的完整论述,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良知理性"便是分裂的。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吕万和同志的《历史研究也要跟上时代》一文,读罢,颇有同感。古往今来,史学研究都是与一定时代紧密联系的。换言之,史学家们的著述都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之产物,同时又都为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服务。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体的事例。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时代,面对“世道衰微,邪说暴行并作,臣弑其君者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节     
《小康》2008,(9)
无疑,这个夏天属于北京。2008年8月8日晚上,在那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开幕式上演之后,世界人民的北京奥运狂欢之旅宣告开始。这是体育盛会,这是世界人民的节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和肤色,无论贫富,以不同的方式,他们将在  相似文献   

16.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存活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时代,至今依然彰显着特殊的魅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追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梦想,那是一个堪称高举理想主义的文化启蒙时代。而音乐,则因为其易于传播、受众面广等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启蒙利器,不断地以其韧性与人性,突破禁区、直达内心,唤醒了每个人对生活、美好、自由的向往。【爱上“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8.
雨的记忆     
我们又得用干净的湿布擦洗留在石狄墙壁上的雨痕了。这个方法是祖母在世的时候创造的,现在我们重新演示,不知道是对刚刚停歇的雨季的祭祀,还是对己逝祖母和时光的一种怀念。在我的记忆中,自己的整个童年好像都是在跟随祖母抵御漏  相似文献   

19.
正柴灶的火光映红祖母的脸颊,苍白的粉墙添了一抹暖色,身影摇曳在墙上,仿佛时光将要凝固。吹火棍己经干瘪,布满深刻皱纹的腮帮,含起一股气,用力吐出,祖母的神情如火焰般灿烂起来。从青丝到银发,祖母每天都要把灶膛的火升得很旺,煮饭做菜烧水,还要给在前院的祖父供应热汤。热汤是留给祖父的顾客们  相似文献   

20.
祖母     
周欣 《人民公安》2008,(8):62-62
祖母并未仙逝,只是她的背影悄悄消失。 今年恰逢祖母15年忌辰.我的脑海里不由产生一片空白,一丝怅然,记忆的扁舟载着我掠过了漫漫的岁月之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