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康 《先锋队》2011,(2):63-63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2.
生活百叶窗     
孩子希望父母——父母在家里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许多孩子说,他们很想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父母在家里应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使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到晚在外忙什么。如可能,父母可偶尔带孩子去单位,让他们感受一下工作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4.
鸡公山夏令营闭营以后,有一位重庆来的孩子,因为火车线路的问题,比别人晚走一天。我碰到这位孩子,问他:给家里打电话了吗?他说:昨天打了,今天没打。我问:为什么?他说:带的钱不够。带队的辅导员老师告诉我,其实这孩子家里挺有钱的,家产至少在2000万元以上。但是这次出来参加夏令营,父母给的零用钱只有20元。 这是一对聪明的父母。 北京,有一对夫妇买福利彩票,中了头奖。当工作人员找到他们,通知他们去领几十万元奖金时,这对夫妇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知道。 这又是一对聪明的父母。他们的担心  相似文献   

5.
“熊孩子”坑爹的最坏后果会是什么?在美国,这个答案是可能会让父母无辜躺枪——“被坐牢”.美国一座小城近日出台一项新规定,如果孩子屡教不改欺负别人,那么孩子家长将面临15天监禁.  相似文献   

6.
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由于长期武装暴力事件不断,伊拉克目前孤儿人数已从上世纪末的100多万上升到500万。那么,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命运如何呢?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今年6月18日的一则报道也许能让世人对他们的悲惨命运和这场战争的后果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牛锐  杨思明 《先锋队》2015,(8):41-42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经济状况也宽裕了,但一些家长仍然很纠结,原因是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也觉得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  相似文献   

8.
徐朝 《奋斗》2010,(9):34-35
<正>随着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人口迁徙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城市的繁荣中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孩子许多却相隔千里,仍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贴身的关注呵护,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在一次领奖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感谢他们没有让我继承他们的事业。”这番惊人之语,却给所有父母颇多启示。 我们中国的父母都有为孩子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10.
报载:目前我国大约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儿童留守农村,其中44.1%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进城生活,担心“城里上学太费钱”,“父母没有经济条件”。可怜天下孩子心!小小年纪就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为父母分忧,说明他们很懂事。然而,这一事实又使人心情酸楚。四成之多的留守儿童忍受着和父母离别之苦,进城的父母不仅享受不到子女绕膝之乐,而且不能尽心地呵护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创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说是一种美德,但让本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长时间地失去家庭之乐、父母之爱,窒息孩子们稚嫩的情感,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父母普遍重智商轻财商,生怕理财会让孩子钻进钱眼误了学习锈蚀心灵,但21世纪财商已和智商、情商一样重要。国内儿童理财大多是父母代儿理财,等孩子工作时或结婚时一次性给孩子一个大红包。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升入初中后,除储蓄外,父母可以让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2.
巴菲特说他的投资法则有两条:法则一:永远不要赔钱;法则二:永远不要忘记法则一。索罗斯说:先生存,再赚钱。到证券市场的人大都是来赚钱的,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到亏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手机费得自己“挣”在英国父母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远比让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的给予来得重要。所以,家长一般都会将家庭的经济状况告知孩子,父母如何给孩子零花钱也会取决于家庭状况,家境比较好的孩子,零花钱会多些,家境差的就会少些。但不管是多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打工族后代的教育却远离了父母。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或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这些孩子很  相似文献   

15.
代妹 《学习导报》2011,(18):26-26
陈铭杰是个9岁的男孩,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小学低年级时,他通过努力,语数还能得优,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逐渐应付不了阅读和写作。老师们对他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他也反复说自己没用……陈铭杰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可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事与愿违的结果让他们濒临绝望——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懒惰,拖拉,粗心,不太聪明……  相似文献   

16.
微言堂     
《廉政瞭望》2018,(13):14-14
为让孩子上学 父母无奈离婚 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个别农村家长不愿将户口迁入城市,为了让孩子在片内入学,只能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实现入学诉求.  相似文献   

17.
好个"过时"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啊!用什么东西来教育孩子,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胎教不去说它,对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天天背着,天天打开看着,天天嘴里念叨着.而他们将来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把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教科书给孩子什么东西看,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8.
由于父母离异,我班有17%以上的学生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他们失去母爱或父爱,在家庭中受到冷遇、歧视甚至虐待……以致心灵被扭曲,人格不健全,性格孤僻,行为不羁,学习特差。对待这些“特生”,我给予了“特爱”,施与了“特教”。具体表现为—— 知心 父母离异和家庭破裂,孩子生活在焦虑、恐惧、躁动之中,心理失去平衡。对这些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孩子,我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但,仅有“爱”是不够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什么样的教育才能  相似文献   

19.
急事慢做     
<正>俞敏洪在《南国都市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父母们大都望子成龙,把自己的希望和荣耀寄托在孩子身上,加上中国填鸭式的教育和考试制度的推波助澜,孩子们往往小小年纪就背上沉重的书包。由于从小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中长大,许多年轻人缺乏成就大事所需要的努力、忍耐和毅力。大学生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可能让自己终  相似文献   

20.
冲儿 《先锋队》2011,(6):57-57
在理财上,美国有一条“1/3法则”。很多美国父母会鼓励孩子将自己赚的到钱1/3存到银行、1/3用于零花、1/3用来捐献。因为捐献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心和让孩子了解金钱对一个人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外,金钱更会造福于他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己的财富来自社会、最终也需要回馈社会的观念,这样的人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也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