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21-23
有人认为,村官虽然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不是公务员,故而纪委的纪律之杖够不着;村官是一级组织的“干部”,但不是中国行政意义上的“党政千部”,故而监察的规矩之箍套不上。甚至还有少数村官认为,“村宫不是官,法律管不到。”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主体——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农民呼声     
《当代党员》2007,(1):18-18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主导的功能,同时也要强调农民本位的作用,但最终要落实到农民本位上来,因为只有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韩国的新村运动初期也是以政府行政为主的,但第二轮农村建设运动已变为以民间团体为主的群众运动。政府行为由主导过渡到引导,是势所必然。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自于财政,这是建设初期民生工程启动所必要的和必须的,但不能长期单纯地依赖财政“输血”,还需要不断地引导企业、NGO乃至公民个人投资。比如,韩国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和乡村集资,并积极引导民间融资,政府投资比重各年份在20%-60%不等,成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问题并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地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舒心的生活,而新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使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最大限度地公开透明,普遍农民的事情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急于求成,不考虑政府和农民的财力搞突击建设;实际建设目标“一刀切”,不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不合理达标评比,给基层政府和农民带来巨大压力;搞形象工程,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捞取政绩的机会,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忽视农民的参与,把新农村建设仅仅看成是政府的事情;简单化地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忽视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不但有碍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廉政瞭望》2011,(3):21-23
有人认为,村官虽然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不是公务员,故而纪委的纪律之杖够不着;村官是一级组织的"干部",但不是中国行政意义上的"党政干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过度和农民主体缺失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以促使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建设前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农民作用的范围;建设中要动员9亿农民的积极参与;建设后要按照是否满足农民需求的标准改革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在经过半年的深入农村走访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了。”建设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按理农民最有发言权,但是这个主体却难以发出声音,因为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建设家乡的“代言人”,是这些强势的声音把他们的声音淹没了。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辽宁省北镇市本着一切为了便民利民的原则,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收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良好效果。 政策宣传深入民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之初,因为农民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了一些人对推行这一制度的不理解,不愿参加新农舍。为此,北镇市利用当地新闻媒体,以专版、专题等形式介绍本市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让农民了解政府推进这项利民政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开篇的话 没有农村与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富民强省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农民,以卓有成效的思考与实践,为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创造了一个个亘古未有的奇迹。 “为什么我的双眼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从本期起,“劳动者之歌”栏目推出“新农村新农民”系列,以展示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讲述他们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3.
荚莺敏 《唯实》2008,(8):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并不是一直完美搭配的,有时,二者会发生基于利益的冲突。政府与农民保持良性互动的态势十分必要。对影响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利益、情感、媒介等要素进行调适,是双方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农村的运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本文认为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目前,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的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阎延文 《廉政瞭望》2012,(14):64-64
人们不知道的杨广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历史上的杨广确实被极端妖魔化了,不仅弑父篡位,夺嫡杀兄,奸母诛弟,甚至“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06,(5):10-10
广东省提出,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设统一标准,不搞示范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新农村建设立足点是为农民带来利益,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市场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变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经济政策。它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19.
王永 《当代党员》2006,(7):53-53
今年开春以来,电视、报纸上天天都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亲们茶余饭后摆龙门阵说得最多的也是新农村,有的说“新农村就是坐在自家的林子里歇凉,不再怕蚊虫叮咬”,有的说“新农村就是农民不再掏钱,政府拿钱帮我们修路修桥修公园”……一说起这些。个个都巴不得早日建成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罗一  罗斌 《湘潮》2011,(8):41-43
文武兼备的黄埔军校高材生游步瀛,又名步仁,1903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今隆回县金石桥镇)。金石桥位于雪峰山麓,这里民风纯和,人们世代耕种为生。游步瀛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平和谦让,在乡里具有良好的人缘,靠租种地主土地养家糊口,因为善于耕种,又在农闲时贩些东西到乡村走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