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视野》2009,(6):63-63
《新京报》6月6日发表蔡定剑的文章指出,近日,中办和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这对被贿选困扰已久的农村民主选举来说,虽然来得有点晚,但还是来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的选举程序在过去20年间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此间举行了大量自由和公平的选举。但"权力行使"的变化没有跟上"权力获取"的变化。在一些乡村,民主的质量仍然不高,村民委员会仍处于一个很少变动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作为我国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开创了我国民主选举的先河。继续做好村委会选举的对策:(1)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民主与法制意识;(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因谋取眼前利益而参选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保障村委会选举有法可依;(4)加大对选举的监督力度,使选举更加透明化;(5)实行公开演讲制度,避免村民投票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行政村便可以称为“半熟人社会”。这对于理解目前发生在我国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凸现的若干情形 ,如自然生出的规矩转换为商议达成的规章、舆论压力变为制度压力、长老政治变为能人政治等等 ,具有重要价值。在选举村干部时 ,因为行政村所具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特征 ,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大大不同于熟人社会的选举。由熟人社会的选举到半熟人社会的选举 ,再到大众社会的选举 ,具有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的分析表明,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村民直选的质量在江西和山西两地均有所提升。在各种社会性影响力中,县乡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宗族的作用力并不明显。宗族对选举的影响,依然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选举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正朝着促进和谐、团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村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分析表明,与首次村民直选相比,第二次村民直选的质量并没有提升,相反在江西两县还有下降。其中,既有选举程序与规则安排的影响,也有自治绩效和宏观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表明,村民选举的质量并不一定会随着届期而直线上升,基层民主建设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选举对宗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族际关系的变化。宗族在选举中的影响依然常见,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不过,与影响选举的其他组织因素相比,宗族因素依然微不足道,并未成为足以左右选举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的性质既有正面性也有负面性。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以S村选举问题的处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村民自治的原因较多,乡村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S村的第四次换届选举的再次流产为例,描述不同利益主体在此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的行为与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致与冲突的行动逻辑.文章指出,要重建新型的乡村关系,建立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之间合作治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军  张小罗 《行政论坛》2011,18(3):62-65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民主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试验形式,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基层民主权利的落实,贿选行为作为一种民主制度的顽症,也愈发显示其不可忽视的破坏力。贿选是政治行为的经济化,贿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公共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对贿选查处不力,导致贿选的风险成本低,是贿选产生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基层选举中贿选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而准确诠释新的基层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与农村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是农村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仍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政府推动、制度推动、群众推动等方式促进农村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我国选举的民主化潮流正迅猛发展。但同时,直接选举中的选举委员会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却存在了许多问题,是影响我国民主选举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关于选举委员会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现行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缺陷与缺失。本文仅从制度层面来探讨关于直接选举中选举委员会存在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此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选举中,村民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然而,现实中出现个人理性的无知、外界权力的约束、盲目的路径依赖、投票悖论等现象,致使农村选举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即出现了农村选举边际效用递减,民主向前发展缓慢的结果。广东省S村选举“内卷化”状况,提示出要缓解农村选举“内卷化”的政策思考,其核心是要选举制度必须有质的创新,否则,在过密化的制度下一味地扩大农村选举的范围,会造成农村选举过度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学理论》2010,(1):36-36,128
选举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梳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选举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11,(3):1
今年下半年,《选举法》修改通过后的首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即将展开。届时,将通过选举产生2百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3万多个乡级政权、2千多个县级政权。参与  相似文献   

16.
胡小君 《团结》2011,(3):26-28,45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一系列修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进展。今年即将全面开展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面临着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新《选举法》,从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9,(2):21-26
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工作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民主实践活动。实现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是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法律滞后,中间断层;竞争激烈,标准不一;监督匮乏,难有成效"等三种困境。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等三方构成农村的主体力量。三方在换届选举前后,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辅相成又相互博弈。H省在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尝试推出"三项承诺"制度、严把纪律关等多项创新举措,为破解村民委员会选举困境、实现博弈效果最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戴兴旺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几个村的试点表明,“二次法”选举村委会是建立一种权力互相制衡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所谓“二次法”选举村民委员会,即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时,召开二次选民大会选举村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代表、村民会议召集人、推荐村党支部候选人、确定村民委员会人数;  相似文献   

19.
赵燕 《民主》2004,(9):21-23
选举制度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权力机关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和其他国家政权机构领导成员的原则、方法、组织、程序等有关制度的总称。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民主选举,选出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权干预村委会选举,是农村政治“内卷化”的明显表现,其背后隐藏了一种利益博弈的发生机理。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矫正乡镇政权干预村委会选举的不良现象,必须增强村民的博弈能力,提高村民反对干预的成功概率,降低乡镇政权干预选举的期待功效。其具体对策是:完善村民选举权利救济制度,培育村民组织化的社会力量,改革村委会选举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