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0,(7):32-32
郭袆在《学习时报》)2010年6月7日载文《“维稳怪圈”的法治破解》认为,在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法治是破解“维稳怪圈”的主体药方。首先,维护稳定和保持秩序是法治的本来要义。法治所追求的是一种可供预期的稳定和可供享受的秩序.法治下的社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法治在生活中具有最大程度的权威性,即良好的法律并被信仰。  相似文献   

2.
微观察     
《乡音》2014,(11):1-1
法治,必须且必行《人民日报》:虽然我国古代关于法的思想相当丰富,但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法仅仅是王法,治始终是人治,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就是规范和秩序,法治代表文明和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治。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事实证明,社会越是发展越需要法治,法治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4,(12):F0003-F0003
坚持法治理念,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法治地税”环境。 多年来,霍州市地税局始终秉持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地税”建设,坚持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权力监控。依照《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积极做好煤炭资源整合、资源税改革、“营改增”等政策落实工作。强化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树立“不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就是不严格依法治税”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行为是影响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治理商业贿赂,依法治理是根本。但我国目前治理商业贿赂的法治环境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任何制度变迁均有特定的驱动模式,通过梳理历次《地方政府组织法》的修正历程并探索其修正的动力来源,发现法与法之间的匹配、适应现实发展、以及建构行政秩序是推动《地方政府组织法》修正的核心动力来源。而修正的动力来源不足是导致《地方政府组织法》修改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力在法与法之间的匹配、适应现实发展以及建构行政秩序等方面开掘新的组织法修正动力源,是地方行政组织法治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1,(8):34-35
苏力在《人民日报》2011年7月6日载文《多变法治令人感觉是人治》认为,法治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历史的经验。而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与发展来说,至少有几个特定的问题,需要特别精细、稳妥和务实地应对。首先,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同改革相伴随的。  相似文献   

7.
陈华  李蜜  何洋 《公安研究》2014,(10):44-49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心起因,在个体行为选择上发挥着独特作用。公安执法行为事关公民权利保障和法律秩序维护,从心理动机角度研究这种行为,尤其是通过执法典型样态的解构、分析其动机构成要素的作用机制,对于规范这种行为具有实践意义。以动机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创造社会条件、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培育符合法治要求的执法观,有助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4,(4):46-47
徐清飞在《法学》2014年第2期栽文《地方选择性试验及其规制》认为,新一轮的地方改革试验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进行.二是具有极强的选择性,主要是地方政府而不是本地人民的选择性试验。根据职权法定的基本法治理念.只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在法定框架下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9.
金果林 《新疆人大》2013,(11):35-36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为,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伤害政府形象、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念、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有害而无益。  相似文献   

10.
执法权力,从其权力的设置、运行过程及价值取向上来说,主要涉及国家、社会和人及其关系这三个方面。立足于这三个基本方面,从法理层面上看公安执法规范化有它的必然性及现实性;法治国家、正义秩序和人权保障是公安执法规范化的正当性及意义所在的规定要素;公安执法规范化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对于国家执法权力行为的必然要求,而这一必然要求在法理意义上构成了公安执法规范化的本质及其表象且与法治国家达致逻辑一致性。同时,在证成公安执法这样一种有组织的国家活动及其过程规范化意义的基础上,为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国家执法方式作出些许有关方法论意义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芳 《人大论坛》2008,(4):34-35
2007年第五期《人大论坛》特别聚焦栏目登载一篇题为《“腰斩”商住楼》的气象执法案件纪实,讲述的是铜仁市河西房地产公司经铜仁市规划局“合法”审批规划开发的商住楼因房屋超高使铜仁市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而终被强制拆除的事情。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行政执法案件,但为什么执法道路却如此漫长?这个案件背后显示出了哪些法治问题?要如何解决?本文就这些问题从法治视角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审议同期声     
《公民导刊》2016,(6):6-6
正郭毅军委员在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时说,目前,政府职能部门还存在执法拖拉、推诿、效率低等现象,一些基层行政执法机构聘请大量"临时工"参与执法办案,致使执法的合法性存疑、执法公信力降低。要不断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健全完善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知识、执法能力、执法水平的培训、指导和考查,不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古代那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礼"所存不多,在"国法"不彰显的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政治秩序的崩解。然而有一种东西适时弥补了"礼"的缺失,那就是"党纪"。一些执着于法治思维的人也许不以为然,认为强调党纪,必然冲淡国法。然而,关于党纪与当今中国政治秩序的关系还只是一种描述意义上的判断。如果着眼于规范的意义,那么执政党的党纪保障和补充着国家的法治,这是当今中国政治秩序的奥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赛马 《公民导刊》2016,(9):44-45
正也许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贴罚单的是城管,并不需要感到很惊讶。8月19日,由住建部牵头制定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治信息网——公开征求意见系统"中公布,在城市道路上违章停车仅仅是未来城管执法六个方面行政处罚范围之一。不过,该《办法》目前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将至9月18日止。对于这一条文,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城管是否对于交通违法有执法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的最佳选择□何恩来(一)法治关键在于秩序和规则。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千千万万人构成了社会,在这个统一整体中,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于社会,并在有序劳动中受益,这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法”就是关于人们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这就...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范存在冲突。不同机关出于诸多考置的理解和适用难免不一,这必然带来司法和执法的混乱。最终受到冲击的是整个国家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7.
马忠泉 《理论月刊》2024,(3):122-13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人民主体性原则落实到执法实践中就是要在执法过程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包容性执法是行政执法经历“有法必依”“严格执法”阶段后必然要求的原则,是行政自由裁量范围扩大和实质平等、实质法治观念普及的必然结果,是人民主体性原则在执法过程中的体现。包容性执法原则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体现的是实质的法治观和平等观,并不违背法治原则和平等原则。在严格执法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包容性执法原则无论对发展法治中国理论还是推动法治中国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公民导刊》第181期《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及运用》一文,深入剖析了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认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外修立法、执法、司法等形式建设,内修法律与政治、权力与责任、权力与权利等理念培育。作为公务人员,应该将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形,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维护实体正义的同时保障程序正义,用制度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这样才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出力。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7):35-35
何平在《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法律信仰和法律制度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信仰,应当包括法律信服心理和法律拜从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担负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多重职责的公安机关,其主要行使公安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两种公权力。这两种公权力的效力范围非常广泛,方方面面都关系到公民权益,使公安机关站在了公民权与政府公权力冲突的最前沿。而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治理社会的传统,使得公安机关更习惯于“人治”,鲜有“法治”习惯。因而,公安工作如何贯彻“法治”克服“人治”这一命题显得非常艰巨、复杂而又重要,决定着公安机关能否实现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任务。根据“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