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价值观的双重表达: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价值观不是价值关系本身,而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它以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传媒而存在。它制约人们对具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追求或排斥、珍视或蔑视、接纳或抗拒。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整个  相似文献   

2.
一、观念的本质及特征剖析观念,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包括一切看法和认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指出,人的观念“不是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同上,第3卷,第75页)这些论述揭示了观念本质的客观性。观念作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适合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观念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观念产生的源泉,也是检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都表现。我的看法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  相似文献   

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青年文化的产生无疑是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反叛传统的产物。那种认为在秦始皇时代就存在青年文化的观点是令人怀疑的。中国的青年文化只能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不是被洋人的大炮轰开而是中国人自己开放后的80年代。这一代青年人自发地“与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在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者之间他们首肯后者。他们宁愿认为自己是自愿地背起了十字架。虽然这是一种很不确切的估  相似文献   

5.
所谓企业文化,广义上是指企业在发展中所创造的优秀物质成果和先进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群体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观念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相似文献   

6.
本月22日,本报编辑部邀请首都理论界20几位专家学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农村改革的实际,就“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后人对社会主义附加了什么”等议题进行了座谈。本报总编辑张广友及编辑部其他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副总编辑邱文仲主持会议。与会同志指出,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阻力,就是人们头脑中一些僵化的观念在起着消极的作用,种种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附加东西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有些人对改革发生了怀疑和动摇。因此,彻底清理这些附加的东西,无论对于思想理论战线还是农村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1)
马克思说"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出自由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改造和利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不断实践着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经过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围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观念演变过程,从"理论观点初步奠定"、"理论观念的完善与发展"、"理论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当代国内学界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学术界关于历史发展动力之争已经多年,众说纷纭。应该说,推动社会发展的并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力系统。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情况是基础,但是对历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一八九○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他又说:“青年们有时过分看重经济方面,这有一部分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看来一切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出现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作用的结果。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主要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自身生产这三种,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实践活动,揭示了实践在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柳萌 《民主》2006,(11):46-46
到了老年,最应该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呢?金钱、家庭、朋友,固然不可少,但是就每个人来说,有两样东西,我以为尤其更要重视,这就是好身体和好心情。这两样东西合起来,通常叫身心健康,如同车辆的两个轮子,缺少一个都很难走稳。谁同时拥有两样,谁就会活得快乐。有时跟同辈朋友通电话,顺便问起现在生活情况,说到身体都还算不错,稍差点的也就是老年病,如高血压、腰酸腿痛等,对于生活并无大的妨碍。说到心情有人就不想说了,大概是有些难言之苦吧。这时我就想,像我们这一辈人,过去谁没有坎坷,都毫不含糊地过来了,眼前有点磕磕绊绊,难道就真的不好逾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蔑和宓子贱都是孔子的学生,两人一起离开师门,出外做官。一次,孔子去看望孔蔑,问:“你从政以来有什么收获吗?”孔蔑说:“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三样损失:公务繁杂,穷于应付,以前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都快忘光了;俸禄微薄,处处节俭,人家却以为我吝啬,连亲戚都疏远了;做官的人言谈举止都要象点样子,不能随随便便、嘻嘻哈哈,结果朋友也很少往来了。”孔子听了闷闷不乐,又去看望宓子贱,问:“你从政以来有什么损失吗?”宓子贱回答:“没有什么损失,却有三样收获:学过的知  相似文献   

15.
李云 《理论导刊》2002,(11):48-50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本质内涵。人的存在是“类”存在,因而人的本质是“类”本质;人的“类”存在是实践存在方式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类”本质也就成为实践方式的内在特征和价值取向。“类”本质思想的确立,既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理论根据,同时它也是现时代人们追求普世价值、呼唤普世伦理、创建和谐美好生活的要求在哲学观念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时,曾多次分析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他们指出: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科学化,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精神生产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性。什么是情神生产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也就是“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这就是说,精神生产是以生产观念形态的产品(思想、概念、方案、计划、理论体系等等)为目的的一种生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针对当前人们“学马列还有什么用”的困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撰文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我想可以用22个字做出最简明的回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或者可以用更简短的5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即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是使每个人都减免繁重的劳动,都摆脱任何形式的剥削与压迫,都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最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社会高度自治,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然而,要实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记者: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在不少同志头脑里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象一块没有任何疵点的汉白玉,把社会主义事业看作象北京东西长安街那样笔直。可现实不是这样,就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在理论上说得通,但说明不了现实,你是否可以谈谈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好”?张一:要弄清社会主义好在什么地方,必须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理解社会主义好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生产力含义不少人认为,生产力三要素说(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斯大林的创造,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意.马克思和思格斯早就指出,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人和物质资料两方面的内容,是人对整个社会现实生活全面的创造性活动.人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核心.生产力是人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是人自身的对象化,或者说生产力是人的创造能力. 有的人则认为,生产力"三要素"应该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组织管理.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变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前面说过,系统的整体,是现实的整体,而现实整体就不是混乱一团的,而是秩序井然、组织有序的.什么叫有序?有序是指系统结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系统组成诸要素相互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时空、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与匹配.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功能分化越充分.最突出的例子是人脑.人脑由几百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之间又有成千上万条有机联系,从而表现出超级的功能,世上还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拟. 系统都是有序的吗?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无序化只是有序化的特例.但是这一认识只是在系统科学发展起来之后逐渐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