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鹤 《党的文献》2012,(2):96-107
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一般没有非常明确的中共党史研究概念。但从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中国以更快的步伐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从关注中国怎样发展,到思考日益崛起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徐晨光 《新湘评论》2009,(10):58-60
(一) 60年筚路蓝缕。60年波澜壮阔。60年成就辉煌。 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一个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积贫积弱到大国崛起……“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无不反映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民初以来,随着中国政局的急遽变化,陈独秀参与了关于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探讨和论争。陈独秀关于国家结构的思想主要经历了从主张联邦制到单一制,再到民族分权联邦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他的每一次思想转变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政治根源,是20世纪初中国错综复杂政局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福利体系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当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还在惊叹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出生到坟墓的高福利之时,身为“穷人天堂”的福利国家却因其副产品“低效率”症而在谋求改革了,虽然他们的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激发了潜藏于中国人民中的巨大发展动力,国民经济连续34年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距离世界银行提出的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1.2万美元的分界线尚差6600美元,正处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阶段。国外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发挥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从低收入水平达到人均四五千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容易做到,但从5000美元上升到1.2万美元就比较难。因为在这个阶段,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宪法发展既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又浓缩着它法制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宪法从宪法文本到宪法精神经历一系列的嬗变,宪法的重心从政治结构到法律结构,宪法从实用工具主义到理性内部建构,宪法典的规范结构也趋于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宪法的权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到中国,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①因此,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成为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我国公务员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国家公务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成功的必要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应该凸显于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应该被提高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13,(5):21-32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l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i人民的选择。北京电视台5月6日开始播出的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核心要义的民族复兴理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一理论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民族复兴理论经历了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愿景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发展过程,呈现出继承、发展、超越的演进脉络,为夺取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发展到邓小平理论阶段,这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又一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竖起两座历史丰碑。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①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求助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孙中山将其中国化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工业革命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才基本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用近两百年时间才把工业革命引起的失误弥补过来。 到19世纪末,英国GDP增长了约4倍。而当时英国人口大约是2000万,仅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口的约1/20。无论从财富总值还是从人均可占有的财富量衡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然而,当时多数的英国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他们的梦想     
《廉政瞭望》2013,(7):44-47
梦想,可以大到洁瀚无边,也可以微小如路边细尘。无论大小,梦想总是折射出人们对生;舌的无眼热爱。中国梦,不仅是这个国家的宏大蓝图,更起始于无数国民最脚踏实地的平凡梦想。  相似文献   

15.
政党中心主义是中国的国家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生成的是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政党国家转型。面对新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过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合作、从全能到法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内定任命到党内民主等方式进行着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开启了政党国家的内部转型。  相似文献   

16.
刘屹 《党史纵横》2008,(8):46-48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队列中,曾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既是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军队从建军到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全过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外国人,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唯一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外国人,同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极为罕见的集两个国家将军军衔于一身的“双料”将军。这位特殊的将军就是越南人——洪水少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6):19-19
目前,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中国成为全球信任度综合指数最高的国家。调查显示,在全球信任度综合指数从55%下降到51%的背景下,中国成为该指数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求是》1999,(15)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一家外国电台的采访时,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一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彻底否定和严重挑衅,是李登辉道历史潮流而动,在分裂国家、阻挠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的极为危险的一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登辉上台伊始,就一直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从“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论,到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再到主张把中国分成“七块”,直至现在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彻底撕下了他的最后一点伪装,充分暴露了他分裂…  相似文献   

19.
从唯我独尊到四面楚歌。从品质回归到绝地反击。“中国摩托车之王”在沉浮中得出的启示——质量是最快的速度。质量是最高的产量,质量是最优的成本。质量是最大的效益——不仅适用于嘉陵。也适用于其他所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尺度看,社会革命比现代化的涵义更广、时间范围更长、价值意向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阶段性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从革命中来”,发轫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从社会革命历史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贯通和联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更高阶段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于革命中嬗变”,在多种逻辑的交织下演化,因而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历史场域,并在此有机复杂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社会革命逻辑的主要地位,彰显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到革命中去”,对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为: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伟大社会革命创制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三大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