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钰 《学习月刊》2013,(11):49-50
当前,全国上下正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中国梦"活动,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应全面、准确、深入学习理解其内涵,把握其实质,让基层干部群众通过宣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上来。为此,宣讲中必须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学习宣传"中国梦"要与了解"美  相似文献   

2.
刘佳 《实践》2013,(3):24-25
包头市东河区"东河讲坛"自2008年启动以来,坚持走理论宣讲教育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贴近实际,创新形式,拓展需求,务求实效。目前,"东河讲坛"正式挂牌成立的子讲堂有28个,形成了特色理论贯穿始终、特色讲坛解读民生、特色品牌形成互动的宣讲模式,努力把讲堂办成老百姓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乐在其中的"民心  相似文献   

3.
罗康友 《学习月刊》2012,(19):48-49
开展理论宣讲的目的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如果使用艰涩难懂的语言,群众会越听越糊涂。他们会讥讽我们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现就基层理论宣讲时如何使用好群众语言,谈一点体会。一、应用群众语言宣讲是理论本身的需要群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传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善于讲群众语言是开展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谁运用群众语言驾驭宣讲主题,  相似文献   

4.
杨红科 《党课参考》2024,(2):125-126
<正>近日,有读者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上留言,想知道如何更好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群众心坎里。为此,我们选编了中共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县委组织部杨红科撰写的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温润千家万户,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就要增强宣讲的实效性,在宣讲的语言、方式和成效上下功夫,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5.
正"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群众的愿望、诉求、利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接地气",要进得了群众门。进得了门,就是要进得了村、入得了户。进村入户是乡镇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前沿。乡镇干部只有走  相似文献   

6.
万州:系统宣讲、现身说法和现场互动“三统一” 万州在每次宣讲活动中,安排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基层先进典型同台宣讲,让理论工作者把道理传给群众,让实际工作者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基层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三位一体,整体联动,互为补充。在到每个地方宣讲前还预约当地身边的就业创业典型,做到每到一个地方宣讲,既有区级典型的宣讲,又有当地身边典型的宣讲,突出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去感染群众,用鲜活的事实来证明理论,用生动的生活语言来宣讲理论,  相似文献   

7.
周迎春 《党建》2014,(6):44
正湖南省郴州市委宣传部根据"覆盖全市,分层管理,加强指导,服务社会"的精神,整合理论宣讲队伍,吸纳新生力量,构建"立体式"理论宣讲网络,让科学理论走近群众,走向社会。一年来,围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题,宣讲场次2.6万场,受众达30多万人次。宣讲队伍多元化:既有专业理论工作者,又有"草根能人"。全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一个伟大的名词。它的提出,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梦"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话语是思考的工具,是时代的印记,是思想舆论中最活跃的要素。"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夏署光 《党课参考》2023,(3):121-123
<正>《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既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更要面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故而要在宣讲过程中增加一些“烟火味”,让党员群众愿意听、愿意学。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就易造成“自弹自唱、自说自话”,最终使宣讲沦为走形式、走过场。对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过程中,形式上要“活”、内容上要“实”、话语上要“暖”,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员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胡振刚  李振华 《党建》2014,(3):49-49
正广东省茂名市积极创新基层宣讲工作,建立"一村(居)一宣讲员"工作制度,与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宣讲,把中央精神送到了群众身边。建队伍接地气,开通中央精神进基层的"直通车"。茂名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既熟悉政策又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全市1889名挂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和400多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宣讲员。列入考核范围,明确要求"第一书记"每人每月在所挂任村(居)宣讲不少于1次,大学生村官每人每月在所工作村宣讲不少于2次,打造了一支"宣讲常备军"。出新招增灵气,讲活老百姓爱听的"故事会"。宣讲员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内,变过去"你说我听"单向灌输式宣讲为"我听、我问、我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东宁市创造性开展正能量百姓宣讲活动,用百姓微故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以及社会正能量传播到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受欢迎。为了促进理论成果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年初以来,东宁市在宣讲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组建东宁市"文艺宣讲小分队",利用"宣讲+文艺"的工作方法促进理论传播大众化,取得新成效。目前,"文艺宣讲小分队"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屯开展专题文艺宣讲活动20余场,受教育群众近5000人次。  相似文献   

12.
《福建理论学习》2010,(4):47-47
<正>浦城县近年来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理论武装工作的新要求,探索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成立"理论故事会",以讲故事这一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寓抽象的理论于趣味的故事哲理之中,探索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浦城县"理论故事会"的基本做法:一是组织一支成员相对固定的业余编写、宣讲  相似文献   

13.
<正>因公殉职、年仅48岁的福建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同志,生前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用充满党性分量的"三句话"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最走心的一句话:"赚钱的事让群众干。"廖俊波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所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省晋城市积极探索新时代理论引领和传播模式,精心打造"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姓家",实现党员归心、人民同心。"车+所"运行。同步推进"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和"新时代宣讲所"建设管理,通过市县宣传部门上下联动,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企业,开出"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开展具有示范引领性质的宣讲活动。目前已持续发"车"1416趟次,直接听讲群众25万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11)
<正>今年,伊金霍洛旗委、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开展"惠民五送"活动,把为群众送理论、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医疗的惠民服务打包一体,实打实、常态化进村入户面对面帮助老百姓办急事、解难事、干实事。从3月起,全旗60多个成员单位和部门、200多名党员干部及各单位组成的33支惠民服务小分队,深入7个镇、113个嘎查村和部分社区、企业、学校服务群众,总计发放各类资料32万多份、钱物50多万元,受益群众10万余人,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理论惠民"。一是开展"村支书宣讲"。由讲师团从各乡镇、苏木选拔村支书宣讲员,介绍自己带领乡邻搞生产、谋致富的好经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党的科学理论,努力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北京市委讲师团作为理论宣讲教育的重要职能机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16,(1):50-51
近年来,宜昌市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宣讲方式方法,打造了一支生活在百姓身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宣讲员队伍,他们以乡音传党音,以村情释国事,本地话、口语化、故事化、文艺化地开展理论宣讲,被基层群众亲切地称为"乡土宣讲队"。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6)
<正>基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前沿,是工作网络的神经末梢,是最能让群众感知文化建设成果的终端。要按照"基层工作加强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常规工作抓重点、关键工作求突破,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大力推进党的理论"下基层"。在宣讲队伍方面,既要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队伍,也要组建一支由基层宣讲达人组成的身边宣讲队伍,他们能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能把党的理论通俗易懂地讲清楚,只有受众愿意听、能听进的才是最好的理论宣讲。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基本前提和决定力量,蕴涵着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为"中国梦"的践行和实现确立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尹晓辉 《实践》2008,(7):14-14
扎兰屯市委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宣讲活动,在宣讲工作中突出抓好"派、选、创",保证宣讲质量。"派好"宣讲教员。根据理论宣讲工作的需要,整合理论人才资源,从全市范围内聘请了15名教员。为保证宣讲工作有效开展,市委讲师团建立了特聘教员、基层单位与讲师团的协调沟通机制。市委讲师团统一为基层单位选派授课教员。突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