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龙 《海南人大》2006,(9):53-5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颁布施行后,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该法的授权已经或正在制定本地方交通违法行为罚款的具体执行标准。但在规定罚款具体标准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规定给予罚款的行为种类繁多,缺乏科学性;超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增加给予罚款的行为种类;规定的罚款具体标准没有很好地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给予罚款的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以及如何确定罚款具体执行标准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一事不再罚”原则,但其内涵尚未形成共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应当重复处罚,这就是“一事不再罚”原则。但《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一事不再罚款原则”即对同一违法行为构成法条竞合后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款”原则是“一事不再罚”理论与行政处罚现状有机结合在《行政处罚法》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行政处罚法》中虽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做出规定,但对其中"同一违法行为数"的认定,未进一步具体明确,因此,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政处罚领域,复杂、特殊形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单复数的认定,成为交警执法的难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数认定,首先可按照构成要件说,列举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数,再判断是否存在想象竞合、继续性违法行为、连续性违法行为、触犯多个选择性构成要件违法行为和数个不作为违法行为等类型的特殊、复杂形态并予以修正,最终确定违法行为数。  相似文献   

4.
一、行政罚款的基本要件与原则行政罚款,是指行政法主体依法科处相对人缴纳一定数量货币的行政行为。因它以特定相对人为科处对象,故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畴。行政法主体实施行政罚款,主要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罚罚款;二是行政执行罚款。行政处罚罚款,以制裁相对人之违法行为为目的,具有惩戒与处罚性质,是行政法  相似文献   

5.
公安交通管理的当场处罚是交通民警在依法执行职务中,对发现的情节比较简单、因果关系明确的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在违法行为人承认违法事实的基础上,当场对其处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五十元而被处罚人无异议,当场执行处罚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有其特殊的内涵;借鉴 刑法罪数形态理论,可将"同一个税务违法行为"(即"一事")分为五类;不同种类的税务违法行为应适用不同的税务行政处罚;"一 事不再罚"原则适用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7.
王小军 《海南人大》2009,(11):45-45
刚通过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初审的《深圳经济特区视频:深圳拟规定机动车闯红灯罚千元引争议道路交通安全处罚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深圳新交规条例”)将对多种交通违法行为开出全国最高罚款!包括:闯红灯、高速路逆行等10种罚款额度为1000元的违规行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万元罚款等等;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建立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简约化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方式是建立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的时代要求。以机动车驾驶人持金融牡丹交通卡为信息载体,实现交通违法人直接向银行缴纳罚款的违法行为处理方式,可以有效达到简化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环节、方便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法》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的规定。税务行政执法应建立规范的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公开的原则从严适用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全省地方税收中心工作.坚持推进依法治税,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查处税务违法案件,深化税务稽查执法,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建立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简约化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方式是建立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的时代要求。以机动车驾驶人持金融牡丹交通卡为信息载体,实现交通违法人直接向银行缴纳罚款的违法行为处理方式,可以有效达到简化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环节、方便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自从实行新征管模式以来,税务稽查的重要地位越发显现出来,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重中之重”,税务稽查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新征管模式的运行质量。一者纳税人申报的数量和质量要靠稽查来检验,二者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要靠稽查来查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稽查工作仍暴露出诸多弊端,直接制约着税务稽查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收缴是行政主体接收相对人缴纳的金钱、工具及其他物品的行政行为。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收缴包括收缴"罚款"、收缴"违禁品、违法物品、用于违法行为的工具或物品"和收缴"证照"三类。收缴既不是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也不属于行政强制。其中收缴罚款属于"执行性的行政事实行为";收缴违禁品、违法物品、用于违法行为的工具或物品属于行政"没收";收缴证照属于"暂扣、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类行政处罚。处罚型行政收缴应遵守处罚法定原则和《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事实型行政收缴应受法律保留和正当程序原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采购已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该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对“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各地、各部门不统一;三年起止时间标准不统一;违法行为审查主体多元;难以查询到公共违法记录;供应商可利用该条款,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外;对危害程度不同的违法行为实行“一刀切”。建议借鉴北京、浙江、天津等地的经验,对“较大数额罚款”的认定标准由行政部门根据形势需要作出动态调整;对供应商实行事后资格审查制度,事前只看有无重大违法声明即可;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在调查期间,尽量不暂停供应商的投标资格;规范书面声明的文本形式,明晰3年无违法记录的起止时间和违法行为的认定范围;加大对招标代理机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通俗讲,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按比例附加征收的金钱。本质上,滞纳金是一种执行罚,是当事人不及时履行他所不能代替履行的义务时,国家行政机关对其采取课以财产上新的给付义务的办法,也就是在经济上加重义务,促使其履行义务。虽然《征管法》上明确规定了滞纳金的加收期间和比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查补税款的滞纳金计算却并不容易。《征管法》第32条明确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税款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处罚适用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近几年来行政法学界讨论较多 ,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自 1 996年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以来 ,已有诸多著述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阐述。行政法学界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 ,综合起来 ,主要分歧在于对于同一个违法行为如何认定 ,而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认为“一事不再罚”原则中所指“罚”应当是指行政处罚 ,也就是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 ,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对此 ,笔者认为 ,“一事不再罚”只是行政主体在实施罚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法>、德国<违反社会秩序法>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调整的范围相当.前二者调整范围定位的专业优先理念印证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划定的科学性;在"治安违法行为的主体、治安管理的处罚制度"等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前两者比较仍有很大可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治安违法行为主体之法定确认、治安管理处罚量罚之法定参考、没收之比例原则贯彻与对第三人补偿、罚款之分期缴付、停止与易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汉川,一提到国税“三八稽查组”,偷漏税分子都会胆战心惊。“三八稽查组”组长、共产党员宋丹在实施税务稽查时,面对自恃有实力和背景的企业的种种冷遇和刁难,坚持不卑不亢,秉公办案,8年来,共查处案件400多件,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8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地区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迟迟未能真正落实,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救助基金作为社会救助的一种,政府应当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多方筹措资金,其中从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罚款中以及从燃油消费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是目前切实可行的举措,能够保证救助基金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拍...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政罚款处罚措施规定了单科制罚款、选科制罚款、可以并科罚款和必并制罚款四种形式,其中必并制罚款处罚措施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的新的规定。自《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对必并制罚款处罚措施的适用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处罚决定虚置、裁决难以执行;不利于对违法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不利于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宽恤方针;与民事赔偿优先原则相抵触。为此,在思想上应重视必并制罚款的执行,克服执法不严现象,并立法上完善必并制罚款,执行方式上完善必并制罚款执行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