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熙国  于欣 《理论学刊》2006,4(6):78-81
当前中国人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研究视角与个体存在的微观研究视角彼此分离,对中、西、马三种不同的思想文化资源的利用存在偏颇和失衡,贯穿在多层面、多维度人学研究中的核心理念缺失。当代中国的人学理论的科学建构必须综合利用中、西、马三种不同的文化资源,实现中国传统人学与当代人学的双向对话,真正做到宏观与微观两个研究视角的统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人学研究主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人学诠释是多向度的.实践的诠释视域是马克思人学诠释的根本维度,但应当是有限度的诠释.从权利人学的视角看,权利的视域也是马克思论释人的重要维度;人的实践活动受权利的制约.以抽象的实践观理解人,忽视实践论释人的限度性是国内马克思人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我国哲学界对人学的研究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最近关于哲学与人学的关系;人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何确定人学的对象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此问题综述如下: 一、人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1、人学研究对象。人学应研究完整的人,这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如何理  相似文献   

4.
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是当前人学兴起的大趋势的必然要求。从同时态来看,人学研究的兴起不是一国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时态来看,人学研究的兴起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而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的历史现象。其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深化。其二,是对人类社会关系认识的深化。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在诉求。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上看,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上看,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刻不容缓。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来看,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是顺势之举。  相似文献   

5.
王杰先生的著作《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一书探讨从殷周至战国末期的人文思潮以及早期儒家的人学思想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理路和基本内容 ,既是从一个独特视角研究儒家文化的新途径 ,也是当代人学研究的一项奠基性工程 ,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一书指出 ,与上世纪 80年代以来人学研究兴盛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是 ,殷周至战国末期的人文思潮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人的主体能力的增强和相对于神而言的主体地位的上升 ,与民众在社会变革进程中所彰显的巨大力量 ,与社会大变革时期多面人性淋漓尽致的表演与显露 ,以及对于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同视角的审视和解读,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人之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点;人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和途径;人之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探讨"理想"问题离不开人学的视角,因为理想是为人所特有的现象。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信仰和幻想几个概念的辨析,界定并挖掘其人学含义,通过梳理进一步揭示"理想"的人学特性即:属人性、超越性、创造性、价值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8.
从人学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的内在逻辑,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研究人的本质与其自我实现的历史的高度一致性。马克思主义通过以“现实的人”的生活样态为关切点,在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这一问题域中,从人的需要异化的扬弃中提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解答。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的人学释读,清晰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其历史中人的位置,能激发出人“改变世界”的实践自觉,能有力地回应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它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学意蕴上来看,精准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的践行,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从过程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从历史的尺度来看,对于精准扶贫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避免单一性;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考察、理想人格设定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其中虽难免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所导致的缺憾,但其从个体历史的微观视角对现实人生的深入探究,对实践精神的凸显高扬,在今天的人学理论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成为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焦点,引起了千万群众的积极关注。科学发展观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也提出了实践上的要求。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具体历史实践上的体现。以人学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确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区别于其他学科视角的解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是人之生成和人之解放的重要过程和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人学解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哲学层面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学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于什么是人学,人学研究的对象,人学研究的方法,当代人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人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了尽快建立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并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现将有关人学研究的讨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胡琪 《世纪桥》2024,(5):13-15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探索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学生价值观升华与人格完善,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以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创新思政教育方法。高校要以人的本质、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实效,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之路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生存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在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上,正日益体现出其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种“人学”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2016年7月22日-24日,由中国人学学会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的"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哈尔滨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发展问题的哲学审视"、"新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展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共识,提出了许多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一步打开了人学的研究视野,明确了今后人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权广 《世纪桥》2011,(21):86-87
"公益何以可能"探究的是人从事公益的内在根据,是公益研究的本体论问题。传统主要从宗教神秘主义的视角,或者从性善论的视角,或者从动物本能等生理因素视角,探究人从事公益的内在根据。上述的视角离开了现实的人去研究公益,其理论是缺乏说服力。因而,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从现实的人出发,分析人的本质以探究公益的内在根据,解析人的需要以探讨公益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解决"公益何以可能"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从古希腊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在不停地追问。实现自我是近十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一直研究的热点,对此,产生的论著十分丰富,如黄克剑教授的《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袁贵仁部长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陈尚志教授的《人学原理》等。这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开阔广泛的视野,去发掘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研究的更多可能性。因此,笔者希望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念。本文通过对人本理念的概念进行阐述,界定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思想,讨论马克思人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如人本理念的逻辑前提、现实基础和价值取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念的发展方向,以我国基本的时代主题为指引,点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题追求,更为国际社会日趋紧张的区域冲突现状表明以人为本、和平友好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艳涛 《求实》2006,(12):51-54
回顾15年来我国人学的研究状况,人学研究在走过了“人性”、“异化”、“人道主义”到“人的现代化”再到“人的主体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沿两条路径继续“上下求索”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建构人学理论体系,就人学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继续展开深入探索,并走出书斋,眼睛向“下”,以学育人,对民众现实生活进行关注,以对人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带动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显学”;二是在实践层面上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进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展开探索,脑袋向“上”,以学资政,对国家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主观与客观,人、自然与文化,个人与社会,现实与历史这四个方面展开关于自由的人学辩证法的讨论。文章认为,只有在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统一共在的世界里,才有人学意义上的自由;对超越现实的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人学意义上的自由的辩证运动的主要方向和恒久动力;尽管历史中的每个人都在进行自由选择,但这些选择的“合力”总要符合必然的要求;自由组成必然,必然包含自由,现实的自由选择在历史中是以不自由的必然决定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自觉地使自己的自由选择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作为自由之主体的人们不可推卸的重担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