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是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土地及其附属物,是特定的可控制的有形物,与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建筑用地相比较而言,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具有意定性、主体法律人格缺失、附属性及生存价值凸显等法律特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所具有意定性、主体法律人格缺失、附属性的法律特征和物权法定是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监管的法律理论障碍,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法律特征和物权法定的内涵是破解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用地监管的法律理论障碍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江口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近年来着重开发了云舍、梭家、漆树坪民族村寨。这些村寨神奇古朴、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州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着力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村寨,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使民族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应用和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花溪南部具有山、水、林、洞、峽谷等自然风光,还有土司、状元、寺、庙、阁、祠、堂、宫、阁、书院、牌坊等历史文化,更有浓厚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风情和古香古色的青岩镇,旅游资源富集。为把花溪南部建设成"世界靓丽花园,全球旅游圣地",以青岩古镇的保护与修复为龙头,建"中国土司博物馆"、"中国科举文化展览馆"、蚩尤塑像和"苗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大禹像和布依族文化博物馆,建设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设施等。提出了解决好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经济整体欠发达,以资源为导向形成的能源、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不能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要突破贵州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是未来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贵州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贵州正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良好的山地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以民族与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发挥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后发优势,从投资模式、农村"三变"模式、生态保护模式、旅游营销模式等方面探索旅游发展的创新机制,促进贵州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设立"旅游特区",有利于加快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贵州旅游产业的地位。贵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这些,为贵州设立"旅游特区"提供了可行性。贵州设立"旅游特区"要在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伸旅游业产业链、加快旅游城镇建设与创新旅游的宣传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为设立"旅游特区"提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生态保障和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景类繁多,气候宜人,物产丰茂,各具特色,很有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事业潜力很大。但是,贵州旅游文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力开发和建设我省的旅游文化,是提升旅游质量和档次的关键,也是"建设旅游大省"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点线"分析模式是"点轴"理论基于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市场依赖性等特性,分析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新的简化、实用方法"。点线"模式主要从资源与中心城市距离、资源与高等级交通线距离,分析区域旅游资源的对于中心城市、交通干线的空间分布和开发时序等结构特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较经济落后区域旅游资源密度大和近中心城市、交通干线分布;资源开发空间上具有近中心城市、交通线由近及远开发的时序性;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差异性;以及其它一些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文明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突破三产”是乌当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既定目标。乌当区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打造“黔中秘境、自然乌当——一个诗意生活的林中泉城”城市品牌,充分利用和开发温泉资源,大力发展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切实发挥温泉项目开发的带动作用,办好贵阳国际温泉旅游节,打造贵阳温泉名片。  相似文献   

11.
民族村寨被认为是中国最大文化遗产和未来10年中国文化最大的问题,将法人类学应用于新一类文化遗产——村寨的研究,正可谓是人类学的使命所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连片特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教育传承的现状与法人类学进路研究、法人类学分析研究、法律制度的法人类学建构研究,运用法人类学方法既是人类学的拓展,又是传统法学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保山市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保山市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中国民族村寨调查》是云南大学专家学者在21世纪初组织调查编写的两套丛书。丛书将镜头聚焦到建国初期,既遵循人类学传统微型村庄研究的范式,又超越范式,将调查研究的视野放大到全国宏观区域,真实书写中国少数民族半个世纪的变迁历程及其文化态势,对村庄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再次与西方学者对话"地方能否代表整体中国"这一传统论题。  相似文献   

15.
贵阳是贵州红色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区域之一,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贵阳地区发生了20余起重大历史事件,记录着贵州贵阳解放的艰难历程。云岩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区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兴起的背景下,探索红色文化的开发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党性修养和育人感人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出行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长,凭借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建设和快速提升的"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形象,贵州旅游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贵州旅游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结合对当前贵州省旅游业市场情况分析,本文认为贵州省有必要顺应趋势,建立政府引导型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并对基金的组织形式、运作模式、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经说过一句话:"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一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武陵山区各地都在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印江,作为铜仁市行政区划的地理中心,怎样来守护老祖宗留下的文脉宝贝,为我们的差异化旅游,特色化竟争留下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乌当区新天办事处顺海村地处贵阳城区进入新天城区的南大门,总面积6.1平方公里,辖区6个村民组,总人口610户2339人,是一个典型的汉、苗、布依等多民族聚居的"城中村"。贵开大道、航天路、顺新路、水东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热资源丰富。乌当区行政中心、顺海林场及贵州保利.温泉新城、贵州宏宇药业、贵州老干爹食品公司、贵阳味莼园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座落辖区。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有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秦兵马俑、敦煌、青海湖、吐鲁番、布达拉宫、喜玛拉雅山、丽江、黄果树瀑布、九寨沟、桂林山水、三峡、草原风光等。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下,导致资源封闭,难以实现要素的优化组合,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迄今仍停留在初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大量的旅游资源还远未转化为完整、成熟、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西部地区旅游收入在全国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不到1/10,而东部地区虽然资源品位的拥有无法和西部地区相比,却开发出很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旅游以旅游的文化属性和乡村淳朴的资源特点为依托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热点,备受推崇,并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乡村文化旅游的需求动力、供给动力、营销动力和扶持动力,构成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其驱动机制强而有力。创造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如生态博物馆、新农村田园主义和引寨入城等是突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