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对东北的交通运输业、工矿业、商贸业等各经济部门进行了全面的侵略。通过经济侵略 ,日本独占了东北的经济利益 ,攫取了巨额利润和大量物资。日本对东北的野心主要是经济利益。当这种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 ,战争作为特殊形式的政治自然为实现经济利益服务。日本的经济侵略又为其武力占领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的经济侵略下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2.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我中华民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不仅如此,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又在极为困难艰险的形势下,积极投入到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去,他们与侨居国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历史雄弁地说明,华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已经是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致结论。但是,对"九·一八事变"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巴拉诺夫教授依据大量历史事实提出了始于"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开端的观点。日本策划和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就已经制定了分步骤占领远东、亚洲和世界的全面战争计划,并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付诸实施。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骗手段来掩饰最终霸占世界的目的。"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暴露迫使日本撕下伪装、退出国联。可以看出,日本始于"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动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所施行的计划一脉相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起点。同时,也奠定了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侵略同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蚁光炎先生是一位泰国华侨工商界的进步领袖,他热爱祖国,见义勇为,颇受华侨群众的敬重。“九·一八”事变后,泰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紧跟着祖国的斗争形势而发展,到了“七·七”事变前夕,泰国华侨已成立了文化界、工商界、妇女界及学生等各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抗、工抗、商抗、妇抗和学抗),并组成了“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虽是秘密团体,但在爱国华侨中却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身为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对“抗联”的活动,不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亲自承担某些重要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开始后,…  相似文献   

7.
吴蓓 《东北亚论坛》2007,16(2):116-121
中日交涉自“九.一八”开始就以各种途径、不同形式在进行,张群因早年留日,与日本渊源较深,为蒋介石所倚重,负责调整中日关系。华北事变后的中日交涉,是抗战正式爆发前中日间最后的较量,张群在与日方的周旋与应对中,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并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满铁在东北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主要是在其附属地范围内进行。日本对满铁附属地的教育宗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九·一八”事变为界有明显的不同。附属地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前期的“同化教育”还是后期的“皇民化教育”,都属于殖民奴化教育性质,但其实行的程度和手段、策略是随着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选择在1931年进攻中国东北地区是经过缜密考虑的。“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熙洽为代表的吉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了妥协和投降路线,以及“国联”的偏袒,日本侵略者在很短时间内毫无阻碍地占领了东北全境,建立了“满洲国”。“满洲国”政府是日本推行殖民统治的有效工具,而一心想复辟大清的溥仪只是日本的一个傀儡。  相似文献   

10.
一个哈尔滨人,一个老革命,迄今已把一生中 60年的岁月,献给了兰州,献给了全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事业,这个人就是中国唯一的“城市规划设计大师”任震英。任老功绩赫赫,德高望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任老今年已经 85岁,居住在兰州市滨河路一个宁静的小院里。   我采写他不止一次了。跟他聊比较开心。这次去是在一个休息日中午。拍了一些照片后,我们的话题扯到了 60多年以前。   任震英 1912年出生于哈尔滨阿城的一个教师家庭。后考入哈工大读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九·一八”事变后,他成了抗日学运的活动分子和地下共产…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把中国东北作为它侵略扩张的基地,在积极准备对苏作战的同时,秘密预谋把化学武器运用于战争。从化学战战略思想的形成,到专业人员的训练;从全面部署化学战部队,到秘密地进行化学实战演习,日军一直以苏联为进攻的目标进行着周密的准备。然而1945年在苏军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下,日军的化学战未能得以实施,遗留下的大量化学武器成为战后中国人民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2.
李延坤 《东北亚论坛》2012,21(2):123-129
"关东州"的日语教育始于日俄战争期间,随着租借期限的延长,其殖民教育政策及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其奴化教育体系已然成型,同时,为了长期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推进普及日语教育策略,还建立了奖励学习外语的"语学检定"制度。在《关东州人教育令》颁布后,奴化教育达到了顶峰,以实现对大连地区乃至整个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雷 《东南亚纵横》2005,(12):56-59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浪迹海外,远离祖国,但他们时刻关心着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和进步。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到外来侵略,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广大侨胞更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斗争之中,抗日战争的无数史实充分说明这一点。“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的严峻局势,广大爱国侨胞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广大华侨则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侨领陈嘉庚的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者即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史资料,今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千禧龙年。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是公元前 841年,即西周庚申年。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始于商代,十二生肖纪年法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之句,又《左传·僖公五年》有“龙尾伏辰”之语,分别把“午”与“马”、“龙”与“辰”相联,有些人根据这些记载,认为周代已有十二兽纪年法。从各种资料来看,十二兽纪法不是外来的,而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先有十二地支,后有十二兽与之相配。由于十二兽纪年法十二年一轮回,轮回时间太短,不易区分确切年份,容…  相似文献   

15.
日本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为现名。它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面积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竖立着两座高约10公尺的石塔。它们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日军侵华的武器和战利品、“帝国皇军”的遗物、遗书和照片。神壮大殿里  相似文献   

16.
戴安澜,自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1924年,入黄埔三期步兵科,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九·一八”事变后,他任团长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保卫战,与日寇激战三昼夜予以重创,身负六处枪伤,为此,他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云麾勋章;芦沟桥事变后,他任少将旅长,率部参加台儿庄大战、武汉大会战,均有建树,后在中条山浴血奋战四昼夜,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其“指挥有方”。1939年1月,他晋升为第5军第200师师长,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而200师上至师长,下至团、营、连长,都是清一色的黄埔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1941年,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该师牛刀小试,将军重伤不下火线,全歼日军一个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打出了军威、国威。昆仑关大捷后,所有参战人员均提薪两级,戴安澜获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并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爆发时,我14岁,正好初中毕业。事变发生后,菲律宾富有爱国传统的华侨各阶层广泛动员起来,在全菲各地成立了许多抗敌救国的群众团体,发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并动员华侨青年学生、工人回国参战,同时还发动了抵制日货运动,募集捐款和药品,经香港转赠八路军。我向父亲提出了回国参战的请求。 父寒王雨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声讨袁世凯的斗争;1919年在菲律宾同傅振机(即傅无闷)先生一起创办了《平民日报》; 1932年又同庄希泉同志一起在菲创办《前驱日报》,宣传抗日救国。“七·七”事变后,他受廖承  相似文献   

18.
公元1997年3月14日。日本国,东京。东京地方法院第103号法庭。73岁高龄的“平顶山惨案”幸存者和历史见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莫德胜老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愤怒控诉65年前侵华日军在抚顺犯下的屠杀我国3000多名同胞的滔天罪行。这是继‘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七三一细菌部队”受害人王一兵等之后,又一例“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军野蛮杀戮的中国公民向日本国政府提出的民间索赔诉讼案件。惨绝人突的血腥大屠杀1932年9月15日(农历8月15日),在“9·18”事变一周年前夕,日本国政府宣布正式承认由其一手扶植起来的伪“满洲…  相似文献   

19.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反恐的国家利益与实践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以定 《东南亚纵横》2003,(11):69-72,76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 ,中国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尤其是“东突”恐怖势力的威胁 ,“9·11事件”爆发以后 ,中国迅速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反恐体系。鉴于很少有关于中国这种反恐实践的论述 ,本文尝试从对中国反恐国家利益的认知出发 ,通过对中国反恐身份和反恐利益的确定 ,来论述中国特色的反恐实践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