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面临着战略性抉择。"土地财政,轻农重工,弃农从工,工进农退以及单纯追求县域经济GDP总量的增长"等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沿海地区县域经济这种发展模式正加速向乡镇的深入推进,向我国广大内陆地区扩展……县域经济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危及到我国的粮食战略和国家稳定安全战略,有悖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的战略布局。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稳定安全战略一致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中国人民提供优质的、充足的粮食油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富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为此,四川省委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走“工业强县”的发展之路,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一、以工业强县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2000多个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县域经济的领导者来说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呢?笔者认为,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和结构,在战略层面上有以下着力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资源导向。 把县域所拥有的禀赋资源作为突破口,是发展县域经济常见的着力点。每一县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特殊资源,如特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其它传统资源,这些加上一定的资金和劳力投入经过市场配置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资源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还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色,缺乏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从发展战略视角,对“十二五”期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文化比较优势和县域精神区位可以成为助推全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县域政府的敢于作为和正确作为则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全省县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来自于工业化为先、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有力载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则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定西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定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全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只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仍然处于后进位置。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仍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县域经济落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先发地区的有益经验,提出注重制度和机制创新、强化环境建设、塑造良好区域形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湖北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湖北经济欠发达县和经济落后县在全省所占比例偏高 ,与发达省县域经济实力相比较的差距较大。加入WTO ,湖北县域经济将在县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营企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风险加大。要增强湖北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现实地、比较成功的路径有两条 :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 ,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快各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而很少去讨论"县域经济"这个提法或者是县域经济的定义本身.本文将首先对"县域经济"的提法进行质疑,给出自己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属"中小企业"更恰当地的观点.由此引出对县属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地缘条件、资源状况以及人才因素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公有制经济基础薄弱,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地区经济结构中比例份额较小,因此,要使县域经济能更快地发展,难度很大。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狠抓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是当前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关键性的突破口,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意义十分深远。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内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应当解放思  相似文献   

11.
发展县域经济,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云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集中精力研究发展战略,抓住经济的核心增长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农工商贸旅综合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在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在县城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项目开发、产业拉动、区域联动、体制推动和环境促动五个方面对推动肥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做了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经纳入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这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和政策指向,为统筹城乡与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坚持按比较优势原则提升县域要素禀赋,积极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改革公共财政,创新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究山区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径,切实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当前山区县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路径进行归纳,就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提出“四步曲”发展战略,并从国家政策、制度层面和县域自身的软环境方面提出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需求。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当前合肥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意识,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县域工业化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坚持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先行",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民营化"五化"联动战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合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已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把握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导向、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抓住机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模式,尽快缩小云南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失时机地推进云南二元结构经济向稳定增长的工业化发达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19.
韦国文 《理论前沿》2004,(13):45-46
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对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在党的十六大发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后,宜州市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扩大就业”的总目标,致力于拓宽富民强市之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平稳发展。今后几年,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应努力实现七大突破。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我们应彻底清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切实发挥县域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在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临沂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为全面实现“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做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围绕建设鲁南制造业中心,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扩大县域经济总量。创建大园区,在发展载体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园区是经济增长点的载体,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载体,也是加快城市化的载体。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