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群众性、非意识形态性,可以跨越文化传播过程中因异质文化特性造成的阻碍和鸿沟,从而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传承与传播龙狮项目的历史和成功做法等,提出要通过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方式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承与传播路径,即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介质,发挥海外侨校及华侨华人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搭建渗透式的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国运兴盛、民族复兴的高度指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现实意义。曹学娜副教授所著的《网络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书试图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当下网络文化建设连接起来,探析了网络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好契合了当下  相似文献   

3.
王建星 《世纪桥》2013,(9):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真慧  张佳  龙运荣 《探索》2011,(2):117-120
全球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与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文化发展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网络时代,经济发达、传播能力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文化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造成了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化传播手段,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为此,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整合行政资源,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三是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唤起广大民众的文化发展与保护意识,激起最广泛的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社区参与;四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特别是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传播媒介生态建设,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传播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传播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建星 《世纪桥》2013,(12):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对中国人的民族特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会进步发挥正面积极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基本制度等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思想、制度、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在骨子里真正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23,(14):5-8
<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随着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国人容易形成妄自尊大和薄古厚今两种错误倾向。对此,文章提出:发挥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实践育人;增强网络传播的主动性;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五条措施以期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鸿宇 《世纪桥》2010,(23):108-11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能够为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世界中,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疑将迅速扩大。一方面,因特网以其广泛的覆盖面,为全球不同形态。模式的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使不同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之间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从而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各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共通性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仍然存在,尤其是以信息接受为主的  相似文献   

10.
熊艳  成燕 《求实》2013,(Z1):257-261
<正>高校与文化有着天然联系,地方高校应承担起传承创新革命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首先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继而从推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引领革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改造革命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体现革命传统文化和谐特征,处理革命传统文化传创中的三个关系等角度阐述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指出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文明、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精神与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育活动形式也更加倾向于全球化、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很多民族体育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淘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与文化也渐渐消失,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自豪感、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本文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少数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所遭遇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成果,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自我更新能力(包括民族文化传承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政府机关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对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倪红兰 《唯实》2007,(4):91-94
当代短信文化是社会心理的传感器,其广为传播一方面与手机短信的结构特征相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以及现代时尚流行等相关。它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心理功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心理按摩和调节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它也凸现了一些负效应。应密切关注短信文化的发展态势,从心理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控、法律保障等层面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短信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要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以现实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多样性基础上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掘传统文化价值,促进现代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5.
尤明忠 《奋斗》2014,(9):43-44
同江市位于松黑两江交汇处,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赫哲族群众长期依山傍水而居,开辟、生息、繁衍、迁徙、创造、发展,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渔猎文化。同江的赫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同江独特地域文化名片。同江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归根结底是传承和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使民族文化形成良性循环而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在提倡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将继承传统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与全球化结合起来,将文化爱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结合起来。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弘扬与发展,我们要做的是:用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现代观念,理解与选择、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思中华文化充满辉煌与能动、焦虑与挫折、终于赢得伟大振兴机遇的悠久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使之成为实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电视发展的依据,电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正确认识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才能发挥电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当代社会,电视媒体要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渗透在各类节目当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袁汪洋 《求实》2012,(6):73-7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对于满足教育对象在文化传承、选择、传播和创新等需要层面上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文化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生成的源泉。传承和维系民族文化,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选择和引导多样文化,传播和创新优秀文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主要体现。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路径主要包括增强教育内容的文化底蕴,提升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优化和开发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文化的开放性、民族性、多元性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网上的文化殖民活动使民族文化身份受到挑战,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受到威胁,网上的信息污染使民族文化的健康受到侵蚀;但网络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积极应对网络给民族文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