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与酒     
赵克红 《政府法制》2013,(33):38-38
一部中国文学史,让酒灌得充盈着血性。在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妓女一直是社会中的一面特殊景观,而文人狎妓又是这面景观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唐宋元明清文人们与妓女之间频繁交往的现象及文人对妓女的态度着手,探讨文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做官     
陈鲁民 《政府法制》2012,(32):31-31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创作继承的民族传统,主要来自明清世情小说、晚清谴责小说和民国社会小说,表现在描写世态人情、写实性、结构散漫性、全知视角、含蓄笔法和通俗性等方面。其小说的艺术优长和缺失,包括狭窄的婚恋题村、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松散随意的结构、说书人的叙述角度、微妙的隐喻和暗示以及通俗小说趣味,都源于她对上述中国旧小说传统的继承。旧小说成就了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也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其思想价值和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5.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今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胡建君 《检察风云》2013,(12):92-95
夏至未至,却已然近,自古琴声悠悠,尤感惆怅瑟瑟。大约3000多年前的西周末至东周初,琴的作用,真正脱离庙堂巫师,成为文人赋诗弦歌的风流之器,故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才有了"士无故不撤琴瑟",文人与琴,共同谱写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也贯穿于历代美术史的华章之中。  相似文献   

7.
吴清 《检察风云》2011,(24):90-91
何谓香席?在明代,文人、高士大多设有静室,亦称香室,悟道之用,亦用来举办香事活动,这种品香悟道的方式。称之为设“香席”,也由此产生香席仪轨。  相似文献   

8.
顾晓绿 《政府法制》2011,(23):18-18
林纾上课讲笑话提神 林纾任教北大时,某日,看到底下的学生昏昏欲睡,便把课本一合,说:“现在为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精神略振,只听他说:“有个风流和尚,某日走过一座桥,见一位美女姗姗而来。”  相似文献   

9.
张景祥身上的谜团一直让人无法开解。 官员?文人?他两者兼具,身份是司法局长和西部作家,这个“秀才”和“兵”的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10.
藤荒 《政府法制》2010,(6):50-51
近来有兴趣看看唐朝的历史,尤其是对于唐朝的文化很有兴趣。在唐初的时候,因为士族生活优裕,他们不必要靠自己的辛苦劳动为生,所以有时间把兴趣放在作诗上。且他们用以表现自己是士流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作诗。如果不会作诗,当时就不能很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加之,唐朝以科举取仕,科举就是要作诗。“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以取仕,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相似文献   

11.
"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报刊的一种可贵传统。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文人论政先河",到新记《大公报》将"文人论政"推向极致,再到储安平的《观察》周刊成为"文人论政"的绝响。三份报刊代表了"文人论政"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它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思想来分析"文人论政"这种办报传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两代剧坛上,出现了大量抑圣为狂、长歌当哭的抒愤喜剧。作为文人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剧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诙谐尖刻,以嬉笑怒骂代穷途之哭,在深刻戟刺封建末世黑暗现实的同时,真实地记录了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主体意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存准 《政府法制》2009,(12):49-49
中国的文人自小接受儒教文化的熏陶,所以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长大后热衷于政治,追求功名。他们一旦走上仕途,特别是有机会成为皇帝的近臣时,往往就急不可待地要建功立业,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扬州出现了新的繁华,“海内文士,丰集维扬”,文人雅集一时胜于江南。扬州文人雅集一般伴有戏曲活动,观剧评戏是这种戏曲活动的主要表现。雅集文人对演出剧目和表演艺人的品评,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它一方面促进了戏曲的繁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戏曲创作的案头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明代人剧,是指中下层人创作并主要体现人审美趣味的短杂剧,康海,王九思是共早期代表,其中创作特色集中表现为创作主体强烈的情性及其现实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苏健 《法人》2011,(4):90-91
博客有个好处,许久不见的朋友.你也可以随时了解他的状况。近数月来,我一直在通过博客追看王振羽兄画古佛,不是规规整整的佛,而是颇具特色的“古佛”。我想,无论今人古人,得见真佛者必不多,我没见过,遂揣度振羽也没见过,所以振羽笔下的古佛,当是心中之佛。我于佛学毫无研究,但振羽做过《佛教文化》编辑,读过很多佛学方面的书,佛学修养了得,他笔下的佛,当又不止是心中之佛,而是有所本源的佛。  相似文献   

17.
今昔 《检察风云》2007,(17):76-77
本文介绍的茶壶,为上海浦东新区公安局干部王挺俊的《击壶斋》馆藏珍品.他二十多年来在业余时间醉心于宜兴紫砂文化的研究,收藏了明清至当代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紫砂壶及紫砂器皿三百余件.本专题介绍了他的部分精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俞丰 《检察风云》2010,(13):84-85
因为喜好黄庭坚的书法,就比较关注他的作品。近日黄庭坚的《砥柱铭》在保利拍卖中创下4.368亿元的“天价”纪录,轰动海内外。《山预帖》在黄庭坚的作品中,算不上是多么杰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闫晓虹 《政府法制》2012,(21):41-41
胡适与北大的渊源可追溯到1917年,在陈独秀的大力举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时年27岁的胡适开始在北大任教,意气风发地参与开展了白话文运动。那时,他也是北大红楼前一介风度翩翩美少年。41岁时他担任赫赫有名的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及至56岁,出任北大校长。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词学的复兴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文人游幕的踪迹,清词率先在江南得以复兴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清词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宜兴词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初重要的词学论著《词律》作于万树游幕时期,他一生填词五百余首,是其游幕生涯的真实记录。与其同时,共事于同一幕府的众多江南幕僚文人,政事之余,赋诗填词,谱曲论文,万树、吴棠祯、吕黍字、来集之等大批江南词人追随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宦迹从江南到福建、到广东,他们的幕府唱和直接推动了清初岭南词坛的空前繁荣,万树是清词复兴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