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句谚语:“书读三代必发,财发三代必垮。”将读书和发财相提并论,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偏好。但这必发和必垮咒语,从某个角度看来,似乎也有相互的关系。这里只着重讨论“财发三代必垮”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内地以外,大部分华人企业还是家族企业。虽然高科技产业现在很多不是家族企业了,但很多家族企业内部分工,也涉及网络方面。 家族企业“富不及三代”不仅是中国的说法,爱尔兰、法兰西都有表述这个意思的谚语。然而,“富不及三代”在现代管理制度下已经是过去时了,因为现在有专业管理人才,有股份制,外在的力量减少了它发生。欧美的家族企业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家族慢慢从管理层淡出,扮演投资者角色,而很多聘来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层。而且,中、西方对“家”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在经营上也会有不同。现在很多华人家族企业两代…  相似文献   

3.
海燕 《海内与海外》2005,(10):74-74
商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家族企业的兴旺:不论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沃尔玛、通用汽车,还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些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似乎只有他们会全心全力地主动爱产品、爱公司,这就是“跟产品谈恋爱”的精神。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恋爱?恋爱就是连缺点都爱,这才叫恋爱。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偏颇,但一个恋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哪里会没有缺点?会恋爱的人会这样去想———我的恋人是怎样的好,甚至看到缺点的时候,她会想我怎么想办法把他改正过来;会谈恋爱的人对待恋人是这样,他的衣服不好,我给他买一件衣服;他…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一直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曾一直受到压制和制约,日本因多边主义停滞不前,开始尝试区域主义,并与中国展开竞争,而这都与日本对美、中两国的认知和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变化有关.2005年以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实现了两次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日本签订FTA所在区域范围的扩大、对象国的增加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三个方面,其背后有经济和战略原因,而战略原因大于经济动机.日本FTA战略的实质是日本由“东亚主导”转变为“美日共同主导”的无奈.日本试图借“跨地区主义多边化”的政策倾向进而实现政治抱负的野心恐难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目前前 ,,中中国国有有两两个个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战战略略 ,,直直接接影影响响到到中中国国与与湄湄公公河河流流域域各各国国的的关关系系。。这这就就是是““大大西西南南””区区域域发发展展战战略略和和““北北部部湾湾经经济济圈圈””战战略略。。这这两两个个战战略略都都在在中中国国““三三沿沿发发展展””((沿沿边边、、沿沿海海、、沿沿江江))总总战战略略中中 ,,其其中中大大西西南南区区域域发发展展战战略略最最受受中中国国重重视视。。虽虽然然中中国国常常注注重重发发展展与与美美国国、、日日本本、、欧欧盟…  相似文献   

6.
徐进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14,154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大国外交三部分组成。对于新时代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大国外交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学术界似乎着墨极少。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指中国独有而其他国家没有或罕有的某些环境、指导思想、操作原则和具体抓手。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之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独特外部环境中展开的,其指导思想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采取了结伴不结盟这一独特的外交原则,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独特的工作抓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三个独特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有助于我们总结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邹志强  俞海杰 《西亚非洲》2023,(6):74-96+161-162
土耳其“百年愿景”蕴含着正发党和埃尔多安打造“新土耳其”的全面设想,其经济内涵尤为丰富和关键,是土耳其百年强国梦核心理念的历史延续,也是埃尔多安时代国家经济治理成就的象征,并影响着土耳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围绕“百年愿景”的经济规划,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与调整措施,以投资与出口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在内外不利局面下努力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在建国百年到来之际,从土耳其的经济总量、出口额、通胀率和失业率等主要指标看,“百年愿景”所设定的多数宏观经济目标未能如期实现。土耳其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国内政治纷争和国际环境冲击等内外不利因素,共同阻碍了“百年愿景”经济目标的实现。在2023年大选与建国百年背景下,土耳其经济问题政治化趋势上升,经济困境的延宕制约了其内外转型进程,也势必影响土耳其的国家发展路径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下表1可见,从1975年开始,日本与苏联贸易出现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日本的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趋势在1980年(“经济制裁”开始)到1982年这一时期也曾有过。日本向苏联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三年期间同1957—1962,1966—1971和1973—1976年这三个时期达到的增长速度相比,增长了两位数(相应为13%,17%和20%)。 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英国向苏联缩减出口的趋势为背景,日本向苏联的出口在西方阵营中占主导地位,超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芬兰。直到1982年以前,日本向苏联的出口似乎没受到“经济制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4年2月1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3》.这是日本防卫界自201 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该类报告.作为隶属日本防卫省、有着日本兰德公司之称、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防卫思想库翘楚,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责是为日本政府提供防卫政策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对日本防卫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探讨《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有助于了解日本防卫界的中国安全观. 一 2011年3月,日本防卫研究所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安全战略报告》.①在发刊词中,该研究所明确指出,出版该报告的背景是日本国民对中国军事力量扩大的关心“日益增高”,同时中国军事力量扩大“使周边国家和相关国家感到担忧”;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日本“国内外读者理解中国的军事和安全战略,并成为进一步加深讨论的契机”,其中包括“加深日中两国在安全保障领域交流的全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日本之间围绕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矛盾,从日本角度看是因为日本政界存在“亲台派”.日本“亲台派”源于反共意识形态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感恩”情结,伴随着日本对自身的安全战略考量而不断强调重视“台湾的安全”,而不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存在.其间,台湾的民进党实力壮大之后,日本“亲台派”逐渐蜕化为支持“台独”的政治势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其家族传承、所属政治派阀以及自身政治理念来说,都属于“亲台派”.日本“亲台派”的主政意味着右翼势力会寻机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扩大踩踏中日关系底线的活动,通过打“台湾牌”来牵制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东亚问题有近百年的历史。1896年,伯克利分校就设立了东方语言学科,研究汉语、日语及中国和日本的历史、考古、艺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伯克利分校增设了东方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系,以后又增设了社会科学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研究朝鲜历史、文化等问题。1978年10月,伯克利分校正式成立了东亚研究所。重点研究中国、日本、朝鲜三国的历史、文化、语言、艺术、考古、社会学、国际关系、政治与经济等问题。 东亚研究所下设中国、日本、朝鲜三个研究中心和印度支那研究计划,三个研究中心都有自己的学术委员会,东亚研究所的所长和副所长分别是三个学术委员会的委员。此外,研究所还设有组织协调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各中心的研究工作。东亚研  相似文献   

12.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像“8.13”上海抗战中的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那样,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学校里音乐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歌》、《长城谣》、《保卫黄河》;教我们演的小话剧是《班超投笔从戎》;历史老师给我们讲的是,近百年中国的国耻,帝国主义列强  相似文献   

13.
明星,总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一些文艺明星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在报刊上曝光后,往往令寻常百姓咋舌不已,街谈巷议着那些“天文数字”。由于报刊等传媒界的特殊关照,使全国的老百姓都认为“文艺”是座金山,搞文艺的人都发了大财,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写书、画画都能赚大钱发大财…… 然而全国的老百姓仅仅是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内外有别”的这一价值取向在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内”与“外”这一组“位”概念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其在建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上的表现和内涵可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日本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的线索。可以说,“内”与“外”的对比意识为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是剖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的重要和有效的切入口,因此可以视之为解读日本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在复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历史长河中,尽管一再出现曲折、低谷、令人不愉快的历史时 期,但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中日两国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日友好关系为未来长远 的中日关系指明了历史大方向。1979 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脱苏入欧”的同时并未“脱亚 入欧”,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身旁出现了一个从战败废墟上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值得我们关 注和学习的日本。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始于1981 年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迄今已举行了31 届年会,成为中国学习日本发展经验和中日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从1979 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等对华经济援助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利,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二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受到挑战应该说是好事,这会促使日本人平等地对待中国,但日本人也不必 因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被中国超过,而使它的感情文化从“希望”变成“恐惧”,日本国民应以理性态度对待邻国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十多年来,美国、西欧(指欧洲共同体国家,下同)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就这一变化的表现、原因、发展方向及其对美欧日经济关系的影响,试作初步分析和探索。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具体表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战后初期,西德和日本沦为废墟,英法实力也大为削弱,美国无  相似文献   

18.
朱锋  杨正一 《东北亚论坛》2023,(1):17-30+127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外交承担着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持续不断地“铺路架桥”“化危解难”,持之以恒地为中国扩大商贸联系、稳定周边关系和提升中国影响力“开拓进取”。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还需打破大国关系“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美国建设和打造“新型大国关系”。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这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治理基础和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印度与美国日本的外交战略互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印度与美国日本之间有了明显的战略互动。印度与美国、印度与日本的关系较前有了明显提升。印美日三方互动的基础是“中国威胁论”及其它因素。但三方的战略合作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