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民国初年,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业家在苏北沿海掀起了垦殖大潮和移民大潮,有力地推动了苏北的现代化进程。苏北沿海移民大潮形成的外因是垦殖大潮对劳动力的需要,内因是移民组织过程中各方面因素产生的综合作用。以张謇为首的苏北实业家的民本思想、开放意识以及根据实际状况对移民过程中复杂问题所作的周密思考和明智决策是移民大潮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清末状元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他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教育家,本质上更是一名政治家。本文论证了张謇的政治家身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謇在清末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肯定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张謇将南通打造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培育了近代的南通精神,对南通城市的突破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对南通精神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南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民营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张謇的讲话,实质是对张謇内循环乡村建设模式的肯定,具有深刻的新时代含义.张謇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民营经济参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必须走独具中国特色的内生低成本之路,包括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苏商"爱国尚德、稳健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睿智敏行,诚信经营、祟文惠民"的文化精神。指出苏商文化精神是苏商之魂,苏商文化精神是推动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精神力量,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商文化精神有着传承传统的历史沿续性,以张謇、荣德生、范旭东等为代表的近代苏商,他们"实业救国、实业报国"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苏商的核心价值,主导着苏商文化精神发展的全过程。苏商文化精神体现了优秀文化精神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崭新品质。  相似文献   

5.
卢作孚是一个爱国爱民、有理想大志、重视教育、倡导企业文化、讲求诚信和廉洁朴素的实业家。他是中国实业家学习的榜样。以卢作孚为学习榜样,对全面提高我国实业家素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近代儒商的杰出人物.张謇的儒商本色最为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商境界;义利并重,以诚信为根本的儒商准则;体恤民众,以回报社会为宗旨的儒商关怀.  相似文献   

7.
张謇为南通区域的早期现代化选择了一个“急进型”和“一揽子”的推进方式,做成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但也引发了“本小事大”、“营志营利”、“任重能浅”、“济民劳民”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连串悖论,导致了对成功目标再发展的严重制约、过早调动了现代化的不利因素、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现代性因素没有成长的条件等一系列逆向效应,从而构成张謇现代化实践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性精神的缺乏,是张謇选择这一战略推进方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张謇致力于教育的原因,许多学者仅从"教育救国"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事实上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应考科举,对科举弊端的切身体会;西方国家发展强大的经验;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凌的现实;加之自身曾有长期的书院执教的经历、经验等等,都为张謇从事教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代张之洞 ,声名显赫 ,时人称“南皮” ,因其祖籍为河北省南皮县之故。可是张之洞生长的地方 ,则鲜为人知。《清史稿·列传》中未提及 ,有关其生平的传述中亦不多见。张之洞祖籍虽为北国 ,其实他生长在西南僻壤。 1837年 9月 2日 ,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边一个官宦家庭。张家祖辈世代为官 ,“家世以儒学显” ,亦是书香门第。张之洞父张在贵州做官几十年 ,曾任贵筑知县、威宁知县、古州同知、兴义知府、贵东兵备道等职。张之洞呱呱坠地之时 ,正值其父任贵筑知县 ,官寓即在六洞桥畔。六洞桥位于贵阳城南 (今南明区博爱路 )玉带河汇入南明…  相似文献   

10.
张謇作为晚清立宪派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始终是一种渐进性地走向近代化,他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位先驱者,是推动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11.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实践家,是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我国解放前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  相似文献   

12.
正范旭东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生于1883年10月,191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上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抗日战争期间,范旭东拒绝和日本人合作,决定西迁其创办的企业。1938年3月,范旭东和侯德榜一道来到五通桥选址办厂建社,决定在老龙坝新建永利川厂。1938年9月新厂建成后,范旭东曾亲题"新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督鄂时期汉口市场的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之洞督鄂时期汉口市场的发展与张之洞督鄂时采取的洋务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张之洞督鄂就没有汉口市场的发展。这说明清末湖北的经济近代化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市场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在体制、政策、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家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我国的法定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突出体现,更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价值统一性的必然要求。通过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路径的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构建“四个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张謇式企业家培育机制,创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创新社会责任信息互通机制和完善企业家政治安排机制的综合架构,推动和优化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5.
晚清重臣张之洞是“以夷制夷”外交思想的积极提倡者。本文认为,他的外交思想有两点可注意之处,一是经历了从策略思想到战略思想的转变,二是主张以“重利”联结强援。弱国不可轻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而张之洞却反其道而行之,且以“重利”为代价,其用心虽良苦,危害却重大,表明了晚清中国处境的窘困与无奈  相似文献   

16.
张謇是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他实业救国、实干兴邦,以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觉,以舍我其谁、甘为牛马的气概和"舍身喂虎"的精神,探索救国救民的方式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福泽百姓的榜样.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弘扬"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格、"兼济天下苍生"的民生意识、"洞明世界大势"的国际视野,发挥企业家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力量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美誉由吴良镛院士命名。这一命名并非无中生有,也并非高调称赞。这是吴良镛先生对南通近百年历史的真实赞誉。一百多年前的南通堪称新时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那时的世界没有"软实力"概念的出现,可是张謇先生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业救国方式,无形中发展着南通这座古老的城市。本文通过三大部分的论述,首先在回顾南通城市发展历史的同时,分析张謇先生对近代南通城市软实力构建所起的积极探索意义;其次根据世界各国对"软实力"定义及基本要素的分析,阐述南通现今城市软实力的基本概况;最后对今后南通城市软实力创新构建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继恭亲王奕沂、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晚清办洋务的重要人物,时人称他是“湘乡(曾)合肥(李)一流人物”,“功业在曾胡(林翼)左(宗棠)李而外独居一席”。而张之洞在学习西方、引进海外有用人士,即在“中体西用”方面,比曾李等则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一是强,就是忍想意志坚强,主持正义,襟杯坦白,光明磊落,要有政治原则性,不搞阿庚奉承,两面三刀,不搞见利忘义,阳奉阴违,言不及要行小贿那一套。做到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泰然。二是谦,就是言行谦恭,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搞自暴自弃,妄自菲薄,更不要盛气凌人,唯我独尊。三是宽,就拉为人宽容,豁达大度,虚怀若谷,通情达理,严己宽人,不能嫉贤妒能。四是公,就是办事公平,处理问题要公道正派,做到“赏不虚施,罚不妄加”,必须牢记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行的正,才能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五…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先生既是我国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又是一位具有丰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的爱国教育家.今天我们继续倡导卢作孚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重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