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文明可以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商工文明两个前后相继的文明类型。农耕文明追求无讼、无争的社会稳定。而商工文明追求的是社会成员与执政者不断在诉求——反馈——诉求——反馈的动态沟通、获得共识、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稳定,与之相伴的是社会制度不断改革、不断趋于公正。当代中国正处于商工文明雏形期的中期,社会处于包含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基本稳定状态,其目标应是商工文明所追求的富有生命力的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2.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流浪儿童救助中,我国政府一直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是存在救助面狭窄、救助水平低下以及救助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从最大限度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流浪儿童救助水平、为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探讨了构建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社会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同时,在借鉴英国、越南等国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构建社会协同机制的理念支撑,建立包括家庭、社区及社会组织等主体在内的网络支持体系这一核心和关键,以及发展社会组织这一根本保障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救助主体权责不清、救助对象身份难辨、救助过程疏于管理等.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技术的改进是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的根本之策,管理方法与行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社会救助障碍和矛盾的关键.引入战略性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变革社会救助和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进程,系统解决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明形态及其文明结构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就开始对社会文明问题进行广泛地探讨,这种讨论在90年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伊始,江泽民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范畴,学术界又掀起了对社会文明问题的热烈探讨和研究。现将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文明形态及其文明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述评如下,以期能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所裨益。一、社会文明的历史形态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形态,因为学者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而出现了两种分类法:第一种分类法是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或者是有的学者所说的人类经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流浪儿童问题日渐突出,但目前对于这一群体的救助与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尝试从社会工作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采取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遗弃、监护不力、立法缺失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精神病患者滞留街头现象的出现,并由此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产生。消除该现象应以社区为中心,设立相应的救助安置、监管机构,同时还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使人们对精神疾病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应当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这四大文明建设一起抓,实现四大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战略地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人权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享有社会救助权应予确认。该项权利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权,权利主体的范围应进一步明确,国家是该权利的义务主体,应履行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权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国家义务的积极履行,另一方面在国家违反义务时应予救济,救济途径应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社会现实中的腐败现象,人们都从内心深处呼唤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心理是社会文明的内在心理依据,用它战胜违法犯罪心理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理论界研究的新领域。应注意深入研究关于社会文明的内涵、关于社会文明提出的理论依据、关于社会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关于社会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关系、关于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混居政策成为近三十年来欧美国家城市贫困治理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它是对社区效应理论的一个政策回应。基于社区效应理论,社会混居政策的支持者认为,混居可以为生活在高度贫困中的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摆脱贫困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居住环境,也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形塑贫困居民的边缘性的反社会的文化习惯行为。但根据现有文献,社会混居政策试图通过居住空间临近来构建社区人际关系的互动机制,进而改善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贫困状态似乎不太可能,在没有额外的支持系统相配套的情况下,社会混居政策不足以帮助人们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历程,是社会主义楚设的有机整体,是党执政的必然要求,要抓好社会文明建设必须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体制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并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精神生产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而在现代社会,精神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精神生产不仅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为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基础,还为精神文明提供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和高度一致决定了生态文明必然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次重要转型。生态文明将开创一个社会形态发展的新阶段,即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垂范。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文明与社会代价关系的新视角,阐述解决残疾人问题,培育人道主义精神,建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又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级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们必须调整生态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对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巩固以交通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使黎平县成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还是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贬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导致我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是,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因此,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申并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和战略,又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文明观和伦理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对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准确把握新世纪文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拓宽文明的理论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建设之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现实问题。一、关于社会文明范畴的时代内涵(一)从创新的角度理解文明定义。文明是指人类进步和开化的状态,是人们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的总和,这是目前通行的文明定义,也是文明的最一般涵义。如何依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文明观体现新世纪的要求,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