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湖南益阳作过一次抗日演说。1938年秋的一天大早,益阳各界两万多人聚集在益阳市老城区西门外广场,想一睹冯玉祥这位爱国将军的风采。冯玉祥将军为了让自己的演说富有感染力,特地进行了精心准备。演说时,他先引用了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省蒲城县县志的职官表中,记载着一位1926年到职的县长,名叫陈镜湖,名下注明是热河人.这位县长是当时冯玉祥将军在五原誓师后率兵入陕时,为整顿政务派到蒲城县来的.他原是冯玉祥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又是中共北方区执委会书记。他曾与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多次会晤,共商救国救民大计,并多次做冯玉祥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冯玉祥转向革命,后来他举起了抗日反蒋大旗。 1925年2月底,李大钊在徐谦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塞外山城张家口。受到时任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的热情欢迎和亲切接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在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相似文献   

8.
1983年9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冯玉祥将军诞辰100周年大会”。会议前夕,邓小平会见了冯玉祥的亲属。看着这些长大成人的民国革命先驱之后,看着这位高高大大的解放军军官,他仿佛又见到了同样高大、魁梧的冯将军。 “小平同志告诉我们,1926年他是坐一辆运军火的汽车,经过草原、沙漠回国的。刚到内蒙,正赶上父亲在  相似文献   

9.
别具一格的礼物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以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冯玉祥将军,在他一生的军旅生涯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由北洋军阀走向国民革命,由笃信基督成为三民主义信徒,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走上了爱国进步的道路。五原誓师是冯玉祥将军爱国进步的突出表现,并以辉煌的业绩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01,(2):53-54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意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个大酒坛,并书封皮一张。吴佩孚打开酒坛一看,竟是一坛清水,再看邢纸的文字,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恼怒不已,生日时的兴致一扫而光。 另一次是1928年,当时冯玉祥在南京政府任军政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在益阳市作过一次抗日演说,至今仍在听过演说的人们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那是1938年的秋天,冯玉祥将军来到了益阳县城。民心要抗日,而冯将军又是一位力主抗战到底的著名爱国将领,所以,人们听到冯玉祥到来的消息非常振奋,大街小巷贴满了欢迎的标语。一个晴朗朗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的中心城市徐州东北不到40公里的贾汪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五十九军、七十七军三个半师23000多官兵向人民解放军投诚。起义领导者之一就是被人们称为佩剑将军的张克侠,他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军中将,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而秘密身份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 重返西北军 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出生在河北献县。1923年夏,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后加入到冯玉祥将军麾下的西北军。张克侠1918年结婚,他的夫人李英(李德璞)是冯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妹妹。1927年,冯玉祥在苏联考察,经过李德全的联系和安排,张克侠奔赴苏联莫斯科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及经历,早已见之于诸多报刊书籍。但1927年小平同志经党的派遣,从莫斯科归国到冯玉祥部工作,途经宁夏赴西安,并在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1926年,冯玉祥将军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和卫士乘两辆小轿车动身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刘伯坚同志,并逐渐产生了好感。回国前,冯玉祥向我党驻第三国际代表蔡和森提出让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的要求。蔡答应了,在莫斯科的党组织又选派了当  相似文献   

15.
肖三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诗人、作家。他曾在张家口工作和战斗过,1925年担任第一任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 1925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任西北军边防督办时,这里的革命力量在得到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党组织把肖三同志由湖南调回北京。肖三回到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将军教子甚严,他的长子冯洪国,曾与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一起留学苏联,时称“莫斯科三大公子”。冯玉祥对他家这位“公子”要求十分严格,绝不允许沾染公子哥儿习气。1935年6月14日,冯玉祥写了一首题画诗赠“洪国吾儿”,画是何人所作不详,画面上是一赤膊短裤的力夫,肩扛一沉重的大口袋正在迈步前行,冯玉祥题诗云:  相似文献   

17.
魏碧海 《党史博览》2003,(10):41-45
1999年6月1日,笔者带着访史求真的心情按响了时年85岁高龄的王秉璋将军家的门铃。此后,笔者对王老进行了长达两年时间的系列采访。在这场马拉松式的采访中,老将军以极大的毅力,一边向病魔挑战,一边在轮椅上追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宁都暴动时,王秉璋带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楼去王秉璋,1914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1929年秋,年仅15岁的王秉璋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下野后,其残部被蒋介石收编。无线电学校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后又被改编为学兵连。1931年初,蒋介石将二十六路军调往江…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军队是人民的武力。”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的“施政纲领”。冯玉祥将军言必行,行必果。1936年,他回故乡———安徽省巢县夏阁区竹柯村视察。当时,他是身居高位,但依然保持清贫作风,着装俭朴。他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夹袄,下穿扎脚的灰夹裤,布袜子,旧式双鼻梁黑布鞋。此次回乡,他未住旅馆,下榻在巢县第一…  相似文献   

19.
苏开 《党史纵横》2008,(7):47-49
动荡生活无娇闺 1925年,冯理达出生于天津,父亲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母亲李德全女士后来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长。冯理达作为冯玉祥和李德全的长女,也是冯将军最喜爱的孩子。她从小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韩多峰,1888年生,早年投奔西北军,乃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1926年官至第四十混成旅旅长。1936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给韩多峰授予了中将军衔。但这位国民政府的将军性格倔强直爽,爱国忧民,与众不同,始终与"党国"正统格格不入。抗战时期,他有机会与共产党人合作,成为一位国共双方的边缘人物,因此走上了一条艰辛报国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